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已日趋突显。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适应市场的要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成为我们每一个会计教学者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已日趋突显。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劳动力市场的这一领域多年来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
同时,各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适应市场的要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成为我们每一个会计教学者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市场经济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突出专业技能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改变方式,改进方法,合理设置课程,筛选教材,整合内容,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课程设置
随着中职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中职生的入学门槛变低,入校的学生大多文化课底子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
1.课程需要的数学基础大多数学生未达到,学习较吃力,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入校成绩大多数学成绩偏差,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建议由简入繁,深入浅出,切忌由繁入简,本末倒置。
先从简单易学的课程入手,激发学习动力,再逐渐地过渡到较难的课程,最后融会贯通,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文化课比重偏大,专业课比重太低,脱离了学校的办学宗旨
中职学校和普高的根本区别在于,普高的学生是为了高考作准备,而中职生将直接步入社会。
所以中职生的操作能力远比理论掌握重要。
基于这一原则,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用来重点培训专业技能。
3.专业课中理论课远远大于操作课,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常将财务人员的工作依照与管理的密切程度可以分为三个档次:账务处理,内部管理,财务分析。
三者关系逐渐递进,账务处理最基本。
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中职生的首要要求就是账务处理。
这就明确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在实训操作课上多下功夫,理论课不必占用太多时间,既不符合学生实际,也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教材选择
1.针对学生情况,合理选择教材
上世纪末至今,我国的会计制度在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
正因如此,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也不得不应时而变。
目前市场上的会计教材参差不齐,部分教材紧随制度改革,仓促出版,漏洞百出。
虽然几经修订,但是仍未将新制度新
准则完全融入。
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注重教材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合规性。
尊重现行准则,吃透教材,传授给学生能令他们在工作中不被竞争淘汰的有用知识。
2.教材内容根据实际做出整合
教师手中的教材,走马观花地教不如不教。
难易有度,繁简交替。
有些内容需要加工润色,有些内容需要略去不提。
课程安排上也不必严格按照课本的次序,须依从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课堂掌握情况实时调整,不生搬硬套,学生才能活学知识之后再活用。
最好选择依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
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其理由有:一是根据最新会计准则和财税制度编写.新内容得以及时准确反映,知识体系较为完备;二是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同时通过教学辅导。
从实践和心理上提高了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信心,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法改进
1.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
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活力,不仅将无声的黑白文字转化成了有声有色亲和力极强的幻灯片,而且省去
了板书,空出大量时间以便学生参与课堂,消化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教学互动的机会,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目标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学习到的知识终极目的是能够运用于实践,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反作用于实践”。
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也未必有可用价值。
教师在授课时本着这个主旨出发,会令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目标教学法在实训课堂中的效果显而易见。
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任务做不到,有些难题解决不了,这就道出了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学生学起来有针对性,掌握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3.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
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同,对未来的规划纷呈各异的情况下,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有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不同之处,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任务,这个目标既不能过于简单,很容易就达到,令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不能过于困难,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令学生望而生畏。
经过适当的努力能做到,在过程中尽可能地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四、师资培训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没有一天的实际操作经验。
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他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束手无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
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
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专业素质,启动名师工程。
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动手能力或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如岚.中职学生实训教学探究.现代企业文化,2009.
[2]徐日升.浅谈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3]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