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 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 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 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显得美。
④空蒙: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⑦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⑧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⑨相宜:合适、适宜。
[1]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 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解释 1: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
若把西 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
解释 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 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 雨, 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 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 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 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 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 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 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 冲积平原。
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 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
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 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 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 中最有名的一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共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西湖水波 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 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 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 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 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也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最有名的 一个哦。
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 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 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 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 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 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
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 “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 雨, 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 西施,推出西湖的雨中之美和天然姿态。
[赏析二]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 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西湖 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 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 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 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 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 喻,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 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 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 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 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 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 总是风姿绰约的; 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 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 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 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