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
【写作素材】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他走到哪里苏轼一生的风雨,一生的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流水,淘尽了多少的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和顿悟,“乌台诗案”的苦楚已不再使他悲观,他用自己的行动,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苏轼的无限的向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到周瑜惊天动地的功业,再联想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在党争之中屡遭贬斥,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只有感叹自己老大徒伤,只好“一尊还酹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一连串的打击、挫折和不幸,没有使他消沉颓丧,他总是以豪爽乐观的性格和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把自己从苦闷和失意中解救出来。
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在他看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于各方面的打击和挫折早已习以为常,“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泰然处之。
这就是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素材激活】一代文豪——苏轼“蛰居皇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
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深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写作运用【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逆境与成才”“环境与成功”“功名与理想”“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性格决定命运”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1、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苏轼的赤壁》)2、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
你是文坛上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
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来了别人的冷眼,遭来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来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出“乌坛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
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禁得住再三的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僻静的海南岛上,也过的坦荡自在。
你一生,入世、出世、经历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
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
(《坚持与放弃》)3、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
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
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您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尊还酹江月,消逝了多少哀伤与生活磨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
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
(《烟雨任平生》)4、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
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可以穿越荆棘》)5、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
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
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我的快乐妙方》)6、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7、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
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
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
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忘记与铭记》)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一枝一叶一世界》)10、与居士东坡在中秋月下相遇。
九百多年的岁月悠悠流淌,月儿几度阴晴圆缺,人间几番悲欢离合,东坡月下痛饮放歌的身影却仍在历史的星空下摇曳。
其实,你何曾不是一轮圆月呢,悬挂于历史的星空,照亮了中国的文学史,更照亮了后来者的内心世界。
这轮圆月从阴翳的云层中钻出,照得海天澄澈,照得千秋光明。
你还在黄州赤壁俯望江水吗?那时的你,因“乌台诗案”而锒铛入狱,几经周折得以不死,贬官黄州,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你高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的风流人物何其多啊,横槊赋诗的曹操,神机妙算的孔明,挽弓射虎的孙权……联袂接踵,纷纷登场,而你唯钟情于风流倜傥的周公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英雄美人,何等风流潇洒;运筹帷幄,何等儒将风范!周郞34岁时,就已“功盖三分国”了。
而此时的你已47岁矣,年近知命,华发早生,而报国之门何在?“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饱含着多少文人泪志士血!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
居庙堂之高,你心忧天下,率性真实;处江湖之远,你依然心忧天下,但恬然自适。
你处乎人世之间,你又站在宇宙之外,你能理解生命的内涵,但又绝不虚浮。
你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今人余秋雨说,在黄州珠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了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