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

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

岳西县医院临床用药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实施药物自费类药品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一.药剂科每月对全院、科室、医生药品使用情况进行三级排位,“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小组”对前二十位药品和和前十位的医生使用药品及使用科室和医生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重点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使用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医院药事委员会” 及时予以干预,包括:警告谈话限期改正、限定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医院药事委员会”对药品使用情况、评价结果、处理结果以简报形式通报全院。

二.对全院单品种用药金额前10 位药品进行监控公示,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使用数量、金额、生产厂家及供应公司,对使用异常和用量超常增长的药品,将对供应公司给予警告,直到停药。

三.对科室临床用药进行监控公示,内容包括:科室药品收入占科室总收入的比例,抗菌药物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医保”药品重点是甲类和合作医疗自费类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科室使用金额前10 位的药品。

其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居科室用药金额第一位的药品、和用量超常增长的的药品,给予警告限期改正,仍至停止该药品的使用。

四.对门诊医师处方用药进行抽查监控公示,内容包括:张处方评价结100果(平均处方药品数、抗菌药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数、处方平均金额、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诊断、处方合格率、),抗菌药分级执行率,不合理用药金额比例,药品收入占个人业务收比例,使用金额前10 位的药品,其评价结果纳入个人综合考核指标。

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居个人用药金额第一位的药品、和用量超常增长的的药品,给予警告限期改正,仍至停止该药品的处方权。

本办法从2006 年十二月二十日起执行。

二0C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及通报制度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及通报制度根据卫医发[2006]169 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 每月初药库按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进行统计并提交药剂科,药剂科必须随时掌握用药动态,并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小组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每月例行向院纪委和有关领导汇报一次。

对当月用药量在前十位的抗菌药物详细汇报情况,并提供书面资料。

2. 对用药量突增等异常情况,需有合理的解释,否则向院纪委和有关领导汇报。

3. 药事委员会根据药剂科汇报情况,调整药品结构,并分别采取控制使用、暂停使用、停止使用等措施。

4. 每月对用药量在前十位的药品进行分析,对有代替品种、非临床治疗必须的药品实行控量使用,每月控制用量为前三个月平均月用量的一半。

对用量持续在前十位药品,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药品用量。

日前, 桐乡市中医医院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制订了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月由院感科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调查,及时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备案,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动态监测。

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建立超常预警机制,每月将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10 位的药品上报,由医教科协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监测情况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负责对临床提出预警。

药剂科负责每月统计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10 位的药品,上报行风办并予以公示。

医教科负责组织临床专家和临床药学人员对前10 位的药品进行分析,并对用药金额在 3 万元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明细统计,予以通报。

如发现有不合理用药行为的情况,上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给予停用。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无指症使用抗菌药物或滥开高档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并按《医院职工奖惩条例》予以相应处罚。

对用量超常的药品应重点分析,对严重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责任科室与个人进行处理。

(王梦岚)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超常预警机制运行及完善深化的思考为了构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自2003年5月起,根据卫生厅的部署,拥有2400张床位、年门诊量130余万人次、年住院量4万余人次的我院逐步开展临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结合具体实践,本文对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超常预警机制运行及完善深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临床药品动态监控的做法1.1 成立临床药品动态监控组织医院专门指定一名副院长分管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包括药剂、医务、监察、感染控制、护理、临床在内的专家为小组成员的临床药品动态监控小组。

1.2 建立健全临床药品动态监控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医院制定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药品医嘱量监控管理制度》、《处方量监控管理制度》、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大额医疗费用知情同意及处罚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办法》等药品使用管理制度与办法,为建立临床药品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1.3 监控方式药剂科安排专人负责,对上月医院使用的各种药品使用量进行统计排名,将使用金额排名前50 位的西药(包括抗菌药前10 名)和排名前10 位的中成药、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超过30%的药品列入动态监控范围。

每月、每季度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规定项目的数据收集、整理、绘出动态走势图,由临床药品动态监控小组组织专家对使用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凡无正当理由的均视为异常波动。

1.4 处理措施为了做好药品动态监控工作,医院从各个环节加强科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4.1 警告。

药品使用量增长速度过快有可疑促销行为的品种,医院对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进行警告,除了要求被警告品种的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书面汇报原因,还要就是否存在促销行为进行解释。

如2004 年警告的药品有48 个种(次),2005 年有51 个种(次)为警告品种。

1.4.2 限量采购。

对药品使用量连续增长幅度过大、临床又必须使用的品种,报主管院长同意,限制该品种的采购量。

如,2005 年限量采购42 种(次)。

1.4.3 暂停使用。

对药品配送企业或生产企业进行警告效果不明显,药品动态监测结果又不能合理解释原因的,报主管院长同意,对该品种暂停使用。

如,2004 年暂停使用有10种(次)。

1.4.4 处方监控。

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大处方”调查统计分析,并进行院内公开点评,对于用药量异常增长的药品品种及时调控,查实有不正当促销行为的,立刻中断药品购销合同。

1.4.5 公示预警。

对当月门诊、住院药品使用总额、门诊单处方金额前10 名的医生,通过电子屏幕、《质量管理简报》、《医院药事简报》等方式进行公示预警;对收受药品回扣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理如对触犯法律的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4.6 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管理。

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指导小组,定期开展抗菌药合理应用培训,定期对门诊及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及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在院内进行公示预警。

1.4.7 制定病区药品使用控制方案。

根据各临床科室相关用药特点,结合以往用药情况,制定各临床科室用药比例,并纳入医疗质量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对超出控制方案所规定的目标,分析原因,并进行警示性公示。

1.4.8 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为使用药更趋合理,实行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合理用药制度。

临床药师坚持每天都参加查房、会诊,与临床医生探讨和调整疑难感染病例治疗方案,提供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

2 具体成效2.1 列入监控内的药品使用金额明显降低,药品使用波动范围、波动幅度、异常波动品种等都呈逐步减小的趋势除了个别药品受配送情况和季节影响,其他列入监控内的药品使用金额均有明显降低。

如2006 年4月份波动异常的药品“生长抑素”、“克林霉素”、“金龙胶囊”等 4 个品种,通过警告和控制使用后,4 个品种的月使用量从19.86 万元、13.86 万元、8.92 万元分别降到12.45 万元、8.88 万元、 5.73 万元,均降到合理的状态,且再无异常波动。

同期相比,奥美拉唑肠溶片的波动幅度从2004 年6月的33%降到2005年6月的9.54%,血栓通粉针的波动范围从2004年9月的35%降到2005年9月15.6 %。

异常波动品种也从2004 年的7 种降到2005年的 4 种。

2.2 全院药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院药品费用降低,有效地遏制了大处方现象2004 年、2005年、2006 年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门急诊人均药品费、出院者人均药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特别是全院药比,由2005 年前的每年45%以上控制到2006年的41.92%。

根据2005年7月份随即抽样200张处方计算,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从2004 年110.3 元降到2005 年90.6 元。

3 进一步完善临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超常预警机制的思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的临床药品动态监控工作已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需持续改进的地方。

结合该院具体实践,笔者就如何完善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谈几点想法。

3.1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对临床药品动态监控认识只有认识到位,医务人员才能把医疗行动集中到合理用药、合理诊疗上来。

医院应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法律法规、抗菌药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对临床药品动态监控认识。

3.2 药品监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完善临床药品动态监控的运行机制3.2.1 建立健全“新药引进阳光工程”我院于2004 年在国内首创“新药引进阳光工程”。

新药进入医院要通过科室申请、新药展示、公示申请新药的医生、科主任姓名以及新药的相关知识、医药代表在随机抽取的评审专家及药事委员会成员参加的新药介绍会上答辩、当场投票等环节。

自2006 年开始,凡是招标中标药品和挂网药品品种,均由药事委员会成员记名投票产生。

同时,医院院长不再担任医院药事委员会主任,实现药事管理权和决策权分离。

3.2.2 建立健全药品购销廉洁自律双向承诺制度院长与药品厂商代表、药剂科主任与医药代表分别签订了《药品购销廉洁自律双向承诺书》,从源头上杜绝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为临床药品动态监控创造良好环境。

3.2.3 建立健全医患双向承诺制度各临床科室应与每个病人签订了《医患廉洁双向承诺书》,对规范医患双方的行为,主动让患者参与诊疗过程的监督,强化患者本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

3.3 加强诊疗活动的科学管理,进一步创新临床药品动态监控的管理办法3.3.1 严格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2007 年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