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短评的写作ppt1
面面俱到――散评。
文学短论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 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 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精雕细刻。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在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上面,金圣叹批道: “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 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 得阔绰。”
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
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 评 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议
。
分论点二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 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 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 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 分生论活点。三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借人物动作评人物性格。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写宋江在浔阳江遇险,金圣叹有一段批语: “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 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
评点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文有正衬反衬。 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反衬也。 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 衬也。”
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 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 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 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 在溪边玩耍。
蜻蜓点水――浅评。
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 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的妙趣 ――“醉里吴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 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 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 使全词生辉。
有一天,刘局长想去鉴定一下石头的价值。于是, 他来到一家奇石店。戴老花镜的干练老头看了看石头, 头也没抬地说:“这块石头很普通,但比较好看,能值 五六块钱吧。”“我的朋友都说能值五六万,你……” 还没等刘局长说完,老头抬起头打断了他的话:“您当 的官不小吧?”刘局长哑然。
请你再重新审视一下文学短评写作 中的几个关键点。
这是短评的主要部分,也需要讲究层次。 结尾:
呼应开头,简洁明了的进一步明确、深化论 点或发出感慨。
文学短评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 行评价?
(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揭
示形象的典型意义。
(3)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侧重分析表现手法,如想 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 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评点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技巧。
它们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鲁迅:“《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 紧’,就是接近现在大众语的说法,比 ‘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 好得远了。”
评点小说中传神的环境描写和炼字的艺术。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写出几 个评论要点。
奇石 工商局的刘局长,从青岛海滩拣回一块石头,带花 纹,挺美。 拜访刘局长的客人很多,看到这块石头都啧啧称奇, 对刘局长说:“这可是块奇石,少说也值五六万。”刘 局长听了非常高兴,对这块石头更是珍爱有加。
•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懂作品,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多角度地审视作品,选择最佳的评论角度。
• 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写 出你独到的认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 4.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要确 定中心观点,围绕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
•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要以作品材料 支撑观点,述评结合。
示例一:
总起点题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
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
写分起论到点了一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叙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
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
P76
• 1.你认为文学短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 2.请你说说文学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内容:以议为主,夹叙夹议 • 3.文学语短言评:可语以从言哪简些练角,度流对畅作优品美进行评价?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开头: 一般要总起全文,即开篇提纲挈领,点明自
己将要评论的角度。语言要求简明扼要,最 好用一二句话归纳概括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没有评论。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 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 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 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曲解作品――错评。
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 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 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也可以说 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 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 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
(5)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
清平乐·村居堂教学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 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 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 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 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 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 ‘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 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 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 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 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 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 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 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 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