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关于侦查监督及起诉工作的报告?X年X月X日在XX县第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上X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X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现在,我代表X县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X年以来我院侦查监督和起诉工作,请予审议。
一、侦查监督、起诉工作的基本情况X年以来,X县人民检察院在县委和上级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侦监和公诉部门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执法水平、办案质量和各项监督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情况。
xx年以来,侦查监督部门共受理提请和移送批准逮捕各类刑事案件66件93人,批准和决定逮捕65件91人;公诉部门共受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4件104人,经审查,报送xx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4件5人,向县法院提起公诉66件95人,其中,起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0件25人,起诉盗窃、诈骗等侵财型犯罪案件20件29人,起诉贪污、挪用公款、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15件20人。
案件全部在法定时间内审结,结案率为100%,无超期羁押现象。
提起公诉的案件,县法院均作了有罪判决,有罪判决率和起诉准确率为100%。
依法履行侦查监督工作情况。
侦查监督部门主要职责是依法监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以维护司法公正。
去年以来,共要求侦查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9件12人,通知侦查机关立案5件7人,向侦查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3份,依法决定不捕1件2人,增捕4人,提前介入参与案件讨论22件28人,参加现场勘查10件12人。
审查案卷材料仔细全面,在审查xx等人系列盗窃案中,发现xx县城关派出所有以罚代刑,不移交刑事案件嫌疑,并进一步进行核实,证实xx县城关派出所领导涉嫌滥用职权犯罪,遂将案件线索移交本院反渎职侵权局侦查,反渎局迅速侦结此案并移送起诉。
依法履行审判监督工作情况。
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切实加强对刑事诉讼情况的法律监督,确保有罪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对2案2人作不起诉处理,追诉漏犯3人。
如在办理xx诈骗一案中,发现夏光美参与了犯罪,且在诈骗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涉嫌诈骗罪,承办人立即与公安机关联系,收集、固定了相关的证据,及时将xx一并起诉至法院,法院遂作了有罪判决。
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建议侦查机关撤回起诉2件2人,避免了错诉案件的发生。
依法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责。
通过派员出席法庭审判,支持公诉,监督法庭的组成是否合法,是否有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情况存在;审判案件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是否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和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审理中的决定是否正确合法;有无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情况存在。
XX年以来共派员出庭95人次,对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背法定程序的情况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1份。
为了保证判决公正,探索量刑建议机制,在保证法院独立审判的前提下,行使量刑建议权,促使法院公正判决。
XX年以来对提起公诉的案件提出量刑建议50案71人,建议均被法院采纳,分别占起第 3 页共12 页诉案件的75%和74%。
?二、在侦查监督、公诉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强化四种意识,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
即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办案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谁办案,谁负责;强化证据审查意识,严格把握逮捕条件,慎重审查,排除疑点,证据欠缺的案件,不抱侥幸心理勉强逮捕;强化办案预见前瞻意识,对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固定证据,不因贻误战机而使案件搁浅;强化人权保护意识,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代理人的辩解,破除先入为主思想。
慎用侦查监督权。
对拟作"无逮捕必要"不予批准逮捕的案件,实施"三见面一考察"制度。
"三见面",即与犯罪嫌疑人家属、近亲属见面,与犯罪嫌疑人见面,与被害人或者被害方近亲属见面。
主要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表现,听取嫌疑人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以及了解被害人是否谅解或者愿意和解。
"一考察",即经过"三见面"工作后,对变更强制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考察,重点考察拟采取的强制措施种类是否适当,并对保证人的条件和保证金的数额进行审查,看能否确保诉讼顺利进行。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轻缓刑事政策和"感化、教育、挽救"方针。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特殊司法保护,即在实践中坚持"五个必须":必须仔细核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户籍资料;必须调查清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无帮教条件;必须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必须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提讯教育;必须跟踪案件进程,向公安机关宣传"慎捕"执法思想。
同时,提出"四不"原则,即不着制服,不开警车,不在公共场所讯问,一般不中断在校学生涉嫌犯罪后的学业。
确保侦查监督部门在准确打击犯罪的同时,充分发挥减少对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
在公诉环节也注重对青少年犯罪的从轻处理。
如在今年办理xx盗窃一案中,发现xx作案时刚满16周岁,犯罪情节轻微等情形时,通过走访失主,对xx父亲做工作,劝其向失主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得到失主谅解后,将xx 的强制措施从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并作出不起诉处理。
在公诉环节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建立备案审查制度。
要求主诉检察官在受案、提起公诉和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的当日,分别将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审查报告、判决书、裁定书复印件送检委会办事机构,进行"三书"的对照复核。
检委会办事机构对主诉检察官报送的备案材料,指定专人负责在第 5 页共12 页三日以内审查完毕并签署审查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加强批捕、起诉部门的联系制度。
侦查监督部门的逮捕审批表要抄送公诉部门,以便公诉部门及时了解情况,适时提前介入。
公诉部门对捕后不起诉、捕后撤案的案件,邀请侦查监督部门一起参加案件讨论会,并将讨论情况报告分管检察长。
三是由检务督察组对主诉检察官办案情况实行督导。
检务督察组可以参加案件讨论,可以在不影响诉讼的前提下抽取案卷进行审查,对办结的案件进行回访,重点走访犯罪嫌疑人家属、被害人,了解办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报告。
xx年以来对犯罪嫌疑人家属、被害人进行回访8次。
四是对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或裁定实行一案一卡审查制度。
收到判决、裁定文书后,承办人认真审查审判机关认定事实、认定性质、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量刑是否适当、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在刑事判决、裁定审查表中填写承办人意见,报科长、分管检察长审查,最后报请检察长决定。
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或裁定,按照上诉程序提起抗诉;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认为确有错误的判决或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
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维护社会和谐。
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情节的不同情况,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对严重犯罪依法从严打击,对轻微犯罪依法从宽处理。
一是扩大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适用范围。
在具体办案中,对符合法定条件、能够适用简化审理的公诉案件,积极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化审理;对于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建议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同意并向人民法院建议适用。
xx年以来我院提起公诉案件66件,其中建议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案件30件,占出庭公诉案件的45%,实现了案件繁简分流,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节省了刑事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效率,同时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减少繁冗的刑事司法程序对被告人的不良影响。
二是大胆尝试刑事和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
针对一些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双方当事人在诉前主动达成谅解及赔偿协议,具有和解基础的轻微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对不诉处理或建议侦查机关撤案,让亲情得以维系,邻里得以和谐。
如在办理xx故意伤害案过程中,审查发现被告xx与受害人xx两家父辈在五十年代社教中发生矛盾,两家几十年来一直纠纷不断,最终导致发生刑事案件。
xx虽涉嫌故意伤害犯罪,但双方当事人系近邻,且案发后xx对自己的鲁莽行为非常后悔,表达了和解的意愿,xx又是家中主要劳动力,起第7 页共12 页诉会使家庭遭受巨大损失,也会导致两个家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依法对xx作出不起诉决定,有效化解了矛盾,修补了破损的社会关系。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服务群众法制需求。
一是组织干警走农村、下基层开展法制宣传。
干警们辐射性走访村组,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法制,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边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生产经营、家庭状况,边为农讲法,利用展板、漫画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和骗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法律法规、政策,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提醒群众自我防范,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提高群众维权意识,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xx年以来共向群众发放《检务公开手册》和《检察工作宣传手册》1000余份,走访群众累计3500人。
二是走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
xx年以来,先后在XX等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专题讲座,督促学校开设法制课堂和心理咨询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三是请进来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先后邀请XX中学、县职业教育中心师生、社区群众三批120人来院参观座谈,零距离接触检察干警,与检察干警开展互动,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活动,变"参观"为"参与",提出问题,现场解答,开展案例分析讨论等,加深对检察机关工作流程和取得成绩等情况的直观了解,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化络。
三、制约侦查监督及公诉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现行法律虽然对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的范围、内容等有较明确的规定,但缺乏可操作的程序规范,检察机关缺乏了解有关部门执法情况的机制和渠道,监督对象的义务不明确,监督的手段软弱,监督的效力缺乏法律保障,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主观方面的因素1、法律监督意识欠缺。
部分干警执法观念陈旧。
存在"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惯性思维模式,对加强法律监督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片面认为法律监督是一项弹性工作,可做可不做,缺乏应有的敏锐性。
2、法律监督积极性不高。
一些干警认为监督太多,容易造成检察院专门"找碴"的印象,影响政法机关相互间的团结,不利于平时工作上的协作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