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恐怕就是作文教学了,一些教师和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尤其相当多的学生对作文有很大的畏难情绪。
因此,要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爱上作文。
人最能唤起学生为何欣赏自己的作文成功感,其它有它的奥秘。
1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1 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①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
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②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
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
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
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不要求全责备。
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
事实上。
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找茬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
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
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再次,要学会欣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
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
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的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
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最后,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
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1.2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
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手工制作、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
验世间的嘻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
“一根鱼刺”、“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
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
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1.3 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打油诗、顺口溜等,一则使学生有话可写,二则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
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
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
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
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
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2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2.1 优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
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去找寻。
在作文评讲课上,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体同学欣赏。
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
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的作文,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有哪篇又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2.2 班内优秀习作展。
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
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断。
最好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专刊中,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在班内,校内传阅(如果举办报纸性的个人专集,班级专刊邮寄出去也很方便,既节省了眷抄作文的时间,又节省了邮费,增加作文发表的机会)。
有条件的话,可以每人印发一份,作长期保存。
假期让学生将自己在本期内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如:“深思集”、“一叶集”、“草虫集”、“鼓呼集”、“一得集”、“学海萍踪集”),自写序言,假期结束后在全班交流甚至学校展览。
2.3 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者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2.4 作文发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
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达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
如: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亲朋好友,先睹为快;通过老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上传作文,在学校或者一些大的语文网站发表作文,这就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表文章的机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味,要迅速指导修改,在确认达到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
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发表文章的速度和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因此最好先投递给报社。
第一个作文发表的学生要成为教师树立的典型,要不吝啬给他(她)的赞美,并要时时提起。
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发表了作文,可以封其为“班级作家”,作文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作文目标,学生的成功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甚至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在家长会上一定要点名表扬,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在学期结束时还要写入成绩报告册以及学籍簿。
试想,仅仅靠一篇作文的成功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和快感,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呢?在此基础上教
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求提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