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近代文化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
• 德国音乐繁荣时期的开始 • 17世纪产生了德国巴洛克艺术风格,奠定了德 国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地位 • 歌剧是巴洛克文化最伟大的成果,体现了巴洛 克文化的贵族本质,带动了歌剧院的建造及建 筑的发展 • 复调音乐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 即兴演奏和管风琴 • 巴赫 和亨德尔
启蒙运动在德国 (Aufklä rung, enlightenment)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文化
• • • • • 三十年战争 普鲁士的兴起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文学 巴洛克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 兴、洛可可式)
三十年战争
• (1618年至1648年)17世纪德国的灾难 • 打着宗教的旗号,也是德国和欧洲各种政治力量进行 的一场利益争夺战 • “以战养战”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后果:帝国体制元气大伤、市民阶层遭受重创、精神 创伤、世俗权力的恶性膨胀 • 取材这场战争的作品:席勒的《华伦斯坦》和布莱希 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莱 辛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 -- 1781)
• • • • • • 德国伟大的作家、戏剧家和批评家 寓言创作和戏剧创作 第一部德国市民悲剧:《萨拉· 萨姆逊小姐》 创造了至今仍受到重视的戏剧理论 《爱米丽雅· 伽洛蒂》:最著名的悲剧 《拉奥孔》:诗和画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又有各自特 点,诗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是在时间中叙述情节。 • 《汉堡剧评》:艺术的自主性是艺术的命脉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 创立了新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 • “三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囊括了真善美的全部内容。 • 意义在于:首先考察人的认识能力本身,这样 就把研究的对象从外界引向人本身。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 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 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德国人文主义的主要成就
• 德国人文主义的成就主要在戏剧艺术。师法意大利, 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戏剧艺术,创造了现代戏剧艺术的 基本模式,为现代戏剧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德国文学落后于其他国家的表征之一,就是德国文学 相对缺乏独创性,多以外国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加工。 • 《约翰· 浮士德博士的故事》 • 德国的人文主义主要成就不在文学,而是在绘画、造 型艺术等领域 。热衷肖像画。 • 文艺复兴大师最负盛名的是丢勒(Albrecht Dü rer, 1471--1528)。
人文主义思想
• 人文主义:亦称人本主义,以人为思考的中心,把人置于 价值体系的核心。 • 在这个新的世界观中,人的个性开始摆脱中世纪的束缚并 且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人们把眼光投向古代,向往古代的 罗马。 • 欧洲各地出现了一些由知识界精英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投 身于科学研究,对科学的热爱成为这个阶层的表征。他们 并未彻底背离宗教事务,对神学和教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但他们同时也要求更大的自主性,提倡重新对教条进行审 视,把新的价值观注入科学。 • 关注的对象:对道德、人格的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力表 现出特殊的兴趣,倡导独立思考,弘扬文学艺术。 • 这种新的价值观的核心是human,就是“人”。
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lhelm Leibniz, 1646 -- 1716) • 通才(Universalgenie),不仅长于哲学、人文 科学,而且也工于自然科学, • 创立了数学中的微积分 • 还广泛涉猎艺术、文化领域,对中国也有研究。 • “单子”说 • 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
• • • • • •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特点 莱布尼茨 康德 阅读文化 德国戏剧(小丑剧和戈特舍德的正统剧) 莱辛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特点
• 启蒙运动核心思想:人对自身能力的信赖,人是理性 的。人作为个体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 三十年战争影响了启蒙运动在德国的传播 • 在德国的发展多集中在艺术、哲学、文学等领域 • 启蒙运动的政治、社会维度在德国得不到张扬 • 在形而上学、批判哲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独 领风骚,被称为“思想家的国度”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 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四海之内皆成兄弟。 谁能作个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 • 谁能得到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 真心诚意相亲相爱才能找到知己! 假如没有这种心意只好让他去哭泣。 在这美丽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 • 一切人们不论善恶,都蒙自然赐恩泽。 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 它让众生共享欢乐,天使也高声同唱歌。 欢乐,好象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 • 朋友,勇敢的前进,欢乐,好象英雄上战场。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 • 大家相亲又相爱! 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 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敬拜慈爱的上帝。 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空上。
狂飙突进的思想
• 提出“天才”、“自然”、“民族”等概念 • 独创性才是最根本的,才是文学的命脉 • 赫尔德学说:远离世界主义来看待民族,极其 重视民族的特点,强调文化的个性而非共性, 得出历史主义的结论。
歌德 席勒
• 歌德 • (Johann Wolfgang von Geothe,1749—1832) • 《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爱情小说 和心理小说 • 席勒 •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 《阴谋与爱情》 • 《强盗》 • 《欢乐颂》
欢乐颂
• 欢乐啊,群神的美丽的火花, 来自极乐世界的姑娘, 天仙啊,我们意气风发, 走出你的神圣的殿堂。 无情的时尚隔开了大家, 靠你的魔力重新聚齐; 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 人人都彼此称为兄弟。 合 唱 大家拥抱吧,千万生民! 把这飞吻送给全世界! 弟兄们,在那星空上界, 一定住着个慈爱的父亲。 谁有这种极大的幸运, 能有个朋友友好相处, 能获得一个温柔的女性, 就让他来一同欢呼! 确实,在这扰嚷的世界, 总是能够得一知己, 如果不能,就让他离开, 这个同盟去向隅暗泣。
德 国 近 代 文 化
从文艺复兴到狂飙突进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在德国 • 人文主义思想 • 德国人文主义的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在德国
•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 • 卡尔四世于1347 – 1378年间就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 帝国的皇帝,1348年在布拉格建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所大 学。在南方,哈布斯堡家族的维也纳宫廷不甘落后,不但 建立了大学,还与意大利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时,德国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宗教改 革和农民起义,人文主义运动被推后了。德国的精神生活 主要着眼点在宗教信仰、教会地位以及教派是非等问题的 激烈争论上。 • 1480年至1535年之间,人文主义盛行。但是在德国,开化 的程度要低得多,宗教势力与迷信的势力也大得多,人文 主义在德国承受极大的压力。
普鲁士的兴起
• 在德意志宗教骑士团的东扩中形成了:尚武精 神和对宗教狂热的修士精神的融合 • 普鲁士推行穷兵黩武的政策、重商主义 • 勃兰登堡地位的上升 • 柏林——德国的象征
Hale Waihona Puke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文学• • • • 未能达到英、法、西班牙文学的高度 占主导地位的体裁是抒情诗 长篇小说作为一种体裁已经开始上升趋势 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 以西班牙的 流浪汉小说为模式,也继承了德国民间故事书 的传统
狂飙突进
• 狂飙突进的由来 • 狂飙突进的思想 • 伟大的作家歌德、席勒
狂飙突进的由来
• 时间:18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 口号:弘扬“天才”,争取“独立性” • 矛头指向古典主义诗学理论以及巴洛克时代的 戏剧 • 青年戏剧家克令格尔(Friedrich Maximilian Klinger)创作了一出名叫《狂飙突进》的戏 剧(Sturm und D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