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务筹划基本理论1.1税务筹划定义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
由于税收筹划在客观上可以降低税收负担,因此,税收筹划又称为“节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企业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投资,要在哪个国家办企业,就应了解这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决定是办分公司还是办子公司。
如果这个国家税率比较低,就可以设立子公司;如果税率比较高,就可以考虑办分公司,这就是税收方案的选择问题,实际上就是一项税收筹划活动。
在西方的大公司里,一般都设立了税收筹划的专门机构,它的税收筹划人员每年可以给公司节约一笔数额可观的资金。
1.2税收筹划的特征。
税收筹划的产生及其定义来看,税收筹划有如下五个主要特征:1.2.1,合法性。
税收筹划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选择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不仅仅是合法的,在很多情况下,税收筹划的结果也是国家税收政策所希望的行为。
我们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而不能通过违法活动来减轻税收,减轻税收的行为至少是不被法律所禁止的。
因此,我们要熟悉现行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1.2.2,选择性。
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如针对某项经济行为的税法有两种以上的规定可选择时,或者完成某项经济活动有两种以上方法供选用时,就存在税收筹划的可能。
通常,税收筹划是在若干方案中选择税负最轻或整体效益最大的方案。
例如,企业对于存货的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零售价法等可供选择,企业应通过对物价因素、税法规定的考虑,进行权衡选择,以确定最佳纳税效果。
1.2.3,筹划性。
在应税义务发生之前,企业可以通过事先的筹划安排,如利用税收优惠规定,适当调整收入和支出,选择申报方式等途径对应纳税额进行控制,即税负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
从税收法律主义的角度来讲,税收要素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应该纳多少税似乎也应当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
但法律所规定的仅仅是税收要素,即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税收减免等,但法律无法规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也就是说,法律无法规定纳税人的税基的具体数额,这样就给纳税人通过适当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来减少税基提供了可能,由于纳税人所筹划的仅仅是应税事实行为,而并没有涉及到法律规定的税收要素,因此,税收筹划与税收法律主义是不矛盾的。
此外,选择纳税时间也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
如税法规定应税行为发生后的30天内纳税,此时就可进行税收筹划,在应税行为发生后的第30天纳税。
这对一个经营额很大的企业而言,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成本,取得迟延纳税的收益。
1.2.4,目的性。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最大限度的减轻税收负担,降低税务成本,从而增加资本总体收益。
具体可细分为两层;一是要选择低税负,低税负就意味着成本低,资本回收率高:二是推迟纳税时间,取得迟延纳税的收益。
这里要注意的是,目的性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税种,而要从企业的总体税负考虑。
比如,企业要交纳5个或10个税种,可能有1个税种的税其他税种的税率比较低,因而,总体税负还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方案。
而不能只关注一个税种,否则就可能出现在某一个税种上减轻了税收负担,而在另外一个税种上增加了税收负担,总体上可能是没有获得任何税收利益,甚至还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因此,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税收筹划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1.2.5,机率性。
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安排,涉及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同时,税收筹划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预估的范围,不是绝对数字。
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尽量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方案。
从地域范围来划分,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
国内筹划是针对本国税法进行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税种的差别、税收优惠政策、成本费用的列支等。
国际税收筹划则要考虑不同国家、国际组织的税法规定,相关国家的税收协定等。
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进行贸易,就要熟悉美国的税法规定,如美国的网上交易实行零税率,如果我们不了解,就无法据此进行税收筹划活动。
在实务中,我们还应关心一些法律前沿和技术前沿问题,以更好的设计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
比如,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纳税问题,税务机构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这些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
1.3税务筹划和偷避税关系1.3.1税务筹划与偷税的关系。
偷税是有意采取欺骗手段违反税法来逃避应缴税款,采取的手段有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等,这种行为违背了税收法律主义,违法地减轻了自己的纳税义务,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税法所禁止的行为,对偷税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而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对多种纳税方案(其中任何一个方案都是法律允许的,起码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进行比较,按税负最轻择优选择,不仅符合纳税人利益,也体显税法所鼓励与保障的。
1.3.2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关系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关系则复杂一些。
国内有学者认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税收筹划是合法的,体现了税收的政策导向,而避税则是利用税法的漏洞来规避或减轻税负,它虽不直接违法,但违背了立法的精神。
我们认为,避税和税收筹划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属种关系,即避税包括税收筹划。
避税可以分为合法避税和非合法避税两类。
合法避税是指符合政府税收立法意图,以合法的方式比较决策,避重就轻,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判断避税是否合法的依据就在于政府是否承认纳税人有权对自己的纳税义务、纳税地点进行选择。
合法避税就是税收筹划。
非合法避税就是指偷税、骗税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必要性第二章、企业税务筹划现状及实施税务筹划的必要性2.1、中西方税收筹划研究现状作为维护企业自身权利的正当本事,纳税筹划在西方国家同样履历了被倾轧、否认到承认、承袭的历程,直到20世纪30年月后,纳税筹划才得到西要领律界和当局当局的认同。
相对我国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筹划现状具有以下特点:2.1.1、西方国家的纳税筹划险些家喻户晓。
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新办涉外企业之前,通常先将税法和干系税收划定作为重点视察内容举行研究。
迩来波音公司放弃筹谋了85年的大本营,将总部撤离西雅图,节省税金是其重要缘故原由之一(西雅图所得税率为47%,遍及高于其他各州)。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纳税筹划对公司庞大决策的左右程度及公司对纳税筹划的重视程度。
2.1.2、西方国家的纳税筹划专业性强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月以来,纳税筹划的专业化趋向非常显着。
许多企业、公司都聘任税务照料、税务状师、审计师、管帐师、国际金融照料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纳税筹划运动,以节省税金付出。
同时,也有众多的管帐师、状师和税务师变事务所纷纷开发和生长有关纳税筹划的咨询和代理业务。
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业委托事务所代庖纳税事务;美国约有50%的企业其纳税事务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的;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委托税务代理人办理涉税事务的。
2.1.3、重视纳税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外洋较重视对经济类人才的纳税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
如在美国的财务、会计等专业的学习中,一门必学的课程是学习怎样才能在正当的条件下淘汰缴纳的税金,即纳税筹划。
2.2、西方国家被视为聪明者的文明举动的纳税筹划,在我国以前被人们视为神密地带和禁区。
直到1994年,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税务学会会长唐腾翔与唐向撰写,题为《税收筹划》的专著由中国财经出书社出版,才揭开了纳税筹划的神密面纱。
2.2近年来,纳税筹划不紧开始慢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而且随着我国税收情况的日渐改进,纳税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代理机构看好,不少中介机构已开始到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运作,其生长势头甚猛,这反映了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迫切需求。
由于纳税筹划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短,虽然现在有关纳税筹划的专著不少,但总体上系统地对纳税筹划的理论和实务的探究还比较缺乏,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课题。
特别是私营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更为迫切。
私营企业在我国生长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由于其资金、技能、人才等方面的天生劣势,通常导致企业的运动资金短缺,许多企业为了度过难关,通常选择了一些非法本事去偷税、漏税、虚报出口退税等,着实,运用公正的纳税筹划,完全可以在遵照国家有关税法的条件下,到达节税的目的。
2.3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必要性2.3.1目前,纳税人税费负担过于沉重,通过纳税筹划,实现税负的减轻,是企业的唯一选择。
当纳税人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而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所改变的情况下,纳税人只有三条路可以选择:①逃税,即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
纳税人的逃税行为并非完全由于自身的原因,国家税法政策上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纳税人选择逃税的可能性。
例如,目前在北京房屋租赁市场中,很少存在合法纳税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要合法纳税,则需要交7种税,税收占到了租金收人的30%。
面对如此高的税收负担,纳税人也往往只有选择逃税。
但是,逃税的违法性,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一条“死胡同”。
②纳税人产生逆向选择行为,消极对待,压缩经济活动规模,最终会导致整个经济的萎缩。
这一点根据“拉弗曲线”也可以得到印证。
按其观点,只有较为合理的税负才会扩大生产,从而税基增大,税收收人增加,而较高的税负只会抑制生产,最终破坏税基。
正所谓“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方能叶茂”。
但是,在国家宏观税负不能立即减轻的条件下,选择这种做法,最终只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③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理避税。
这才是企业迎接WTO挑战,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是面对目前政策法规的必然之举。
2.3.2 加人WTO,企业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纳税筹划变得更为意义重大。
中国人世后,中外企业将在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盈利。
国外企业的财务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稳健,可以通过各种纳税筹划方法使企业整体税负水平降低,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盈利水平。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开源”,即营销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就应该把策略重点放到“节流”,即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
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对企业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
2.3.3实施纳税筹划是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三资企业在利用纳税筹划实现合理节税上对国内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也正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产权清晰,法律意识强的特点。
反观国内企业,长期以来在纳税上一直走的是“关系税”、“人情税”之路,逃税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