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浆岩的产状及岩相

岩浆岩的产状及岩相

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钟、 岩针)
混合锥(层火山,如St. Helens火岩)
火山碎屑岩锥: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95%,围 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
熔岩锥: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10% 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锥体。岩浆不是一次溢出,而 是多次溢出构成的宽而矮的穹隆,形似盾牌。
岩床(岩席)(sill):岩浆沿层面流动铺开,形成与地层 相整合的板状岩体。规模不等,一般多为中小型,厚度 一般较小,自数十厘米至数米,面积较大。在厚度较大 的岩床中由于分异作用,各部分成分常不一致,下部的 基性程度高于上部。基性与超基性岩石较为常见。
岩床(剖面)
冰川公园中的前寒武纪岩石
岩盆(Lopolith):岩浆侵入岩层之间,岩体和围岩自四周向中心倾 斜。中部受岩浆静压力使底板下沉断裂,形成中央微凹的盆状侵 入体。岩盆直径可达数十至上百公里,岩体厚度数百至上千米 (如Bushveld岩体、加拿大的sudbury岩体、美国的stillwater岩体、 格林兰的skaergaard岩体、中国的攀枝花辉长岩体)。常发生分 异作用。组成岩石一般为流动性大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
火山口(Crater):火山锥顶部的圆形凹陷,是火山 通道出口的地方。火山熄灭后往往积水成为火山口 湖。
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洼陷,根据形成原因分 为:侵蚀破火山口 、爆发破火山口 、崩塌破火山口
崩塌破火山口:是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岩浆 房空虚,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 支撑不住 而崩塌沉陷形成。
坍塌破火山口
侵蚀破火山口:是火山口被侵蚀加大的结果。
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
喷出地表,故又称为线状喷发。岩浆喷发活动比较缓和, 通常无爆发现象,形成典型的熔岩被、熔岩流和熔岩瀑布。
裂隙式喷发(洋中脊)
裂隙式喷发产状
• 熔岩台地 • 熔岩高原 • 熔岩被 • 熔岩瀑布
熔岩台地
澎湖列岛上溢流玄武岩所组成的熔岩台地 (引自庄文星)
熔岩被:喷发规模大、厚度和成分较稳定、产状平缓 的喷出岩体。熔岩被的覆盖面积以数千平方公里至数 十万平方公里,厚度数百至数千米。熔岩被主要由裂 隙式喷发而成,多为基性玄武岩。
熔岩被
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
熔岩被
冷却后的熔岩被
熔透式喷发:又称面状喷发。推测是太古代时 期的主要喷发形式。熔透式喷发首先由美国岩 石学家R.A.戴利提出,他认为花岗岩浆大规模 侵入上升时,由于较高的温度及化学能,顶盘 岩石熔透,因而岩浆大量溢出地表。其特点是 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渡相 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这种喷发类型 纯属理论推断。
一、 岩浆岩的产状-喷出岩的产状
火山岩的 喷发形式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熔透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 是近代火山活动最常见的喷发方式之一。 岩浆沿管道喷达地表。 喷发通道在平面上呈点状,又称 点式喷发。喷发中心往往沿断裂带分布,或位于两组断 裂交叉处。伴随这种喷发常有强烈的爆发现象。
中心式喷发的产状 碎屑锥(火山碎屑锥)
第四章 岩浆岩的产的产状:
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 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侵入岩的产状
整合侵入体 (Concordant intrusion)
不整合侵入体(Discordant intrusion)
火山岩的产状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熔透式喷发
岩枝:岩基或岩株的边部呈不规则的枝杈深入到围岩 中,这种枝杈称为岩枝。 岩镰(Havpolith):产于褶皱带。通常沿着地壳中 各种构造层的不整合面分布。主要特征是岩体超覆于 围岩之上,向下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剖面呈镰刀状或 漏斗状。
岩墙(Dike):切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板状岩体。厚度 比较规则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是岩浆沿断裂贯入 的产物。(如津巴布韦大岩墙)。
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
岩基(Batholith):属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km2, 常产于褶皱带的隆起部位。一般为富含石英的侵入岩。 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岩株(Stock):与围 岩的接触面陡立,似树 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平面上近于圆形或不规 则等轴形,出露面积小 于100km2。深部与岩 基相连。边部常有一些 不规则的岩枝、岩镰、 岩瘤。
熔岩锥
熔岩流(Lave flow):火山喷溢出的岩浆沿着山坡 或河谷流下,冷却固结后形成的岩体。形态决定于岩 浆流动时的外貌,形成熔岩瀑布。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入海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熔岩流瀑布
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
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
混合锥(层火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 锥。为喷发和溢流交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岩浆粘度 小形成以熔岩流占优势的复合锥,反之构成以火山碎屑 为主的混合锥。
深色的基性 岩侵入花岗 岩的不规则 裂隙
岩脉(Vein):与岩墙的形态相似,但规模比较小, 厚度小且变化大,有分叉及复合现象的脉络状岩体。 有人主张将岩浆期后阶段的脉状产物称为岩脉。正岩 浆阶段的脉状产物称为岩墙。
热的流体通 过岩石裂隙 时,能够结 晶出矿物脉 (主要为石 英和长石), 很象粗粒的 花岗岩。此 为岩脉切穿 变质砾岩。 脉岩中常含 有经济价值 的矿物
侵入岩的产状
Schematic block diagram of some intrusive bodies
一、 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
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 形于围岩 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贯入 而形成。根据形态分:岩床、岩盆、岩盖、岩鞍
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切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是岩浆沿斜交层理或片理的裂隙而形成。根据形 态分为:岩基、岩株、岩脉、岩墙
岩盆
岩盖(Laccolith):又称岩盘,岩浆向四周延伸不远, 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部薄的上凸下平的透镜 状侵入体。岩盘规模一般较小,直径十米至数百米。 岩石多为酸性和碱性,粘度较大而不易顺层展布。
岩鞍(Phacolith):又称 岩脊。产于强烈褶皱区。 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褶 皱顶部软弱带—背斜鞍部 或向斜槽部所形成的同生 整合侵入体。通常成组出 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