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第六节.pdf

第1章第六节.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六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主讲:韩南南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涉及较少,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考查重点。

需要注意对古代、近现代及当代小学教育中重要人物、学校及文件等的识记以及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概念
⚫小学:6-12岁(今);
⚫8-15岁(古代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1904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的构建了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

⚫具体任务:
⚫1、允许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夏商:庠、序、校,重视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

⚫西周:国学、乡学,重视德行、书、数、射、御、礼、乐
⚫官学教育为主,强调德行教育,“官师合一”
⚫春秋战国:私学(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教育知识与能力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秦朝:重视识字和常识教育
⚫汉朝:重视识字教育、数学常识,德行教育。

⚫隋唐时期: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
⚫宋元时期: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明末清初:理学为主。

⚫王守仁: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不能过分超越,这就像给树苗浇水一样,“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教育知识与能力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殷周时期 D原始社会
⚫解析:C。

⚫考查我国小学的产生。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拉开了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帷幕。

(采用班级授课制)
⚫2、1896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教育知识与能力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51年8月,《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五年一贯
⚫2、1958年,识字运动,两条腿走路
⚫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校长
负责制
⚫5、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知识与能力
⚫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度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解析:A。

小学实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
⚫有意注意;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形象记忆;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稳定的阶段。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他们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

教育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全面、片面
⚫全面、平均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0 B1986 C1989 D1985
3、1878年,()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设小学,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A盛宣怀 B程庆葵 C王友知 D张焕纶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04 B1905 C1906 D1907
教育知识与能力
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6、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的特点是()
A免费性 B基础性 C世俗性 D普及性
7、“小学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句话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免费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普及性
ABDABCB
教育知识与能力
⚫恭喜,你已经完成本节的学习!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