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大一轮复习:10.1 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2020版高考大一轮复习:10.1 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 预防和处理方法。
基础精讲练 考点一 常用实验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1.加热仪器
(1)酒精灯所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 积的23,不能少于14 (2)加热时要用外焰,熄灭时要用灯帽 盖灭,不能吹灭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 酒精、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 精灯 (4)需要加热的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
(4)接在气体制备的连续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衡的装
置是____D____。 (5)利用装置 A 收集 CO2 气体,应从___a_____口进气。A 中装
满水,用排水法测量生成 H2 的体积,应从___b___口进气。
练点二 仪器的功能性组合 4.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 能防止倒吸的是( )
取用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 药匙(或 仪器 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 胶头 用试剂 用量筒、滴定管 平称量 滴管 瓶倾倒 (或移液管量取)
(2)图示向仪器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中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搅拌、振荡 或加热等措施。 (2)液体的溶解 一般先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然后先后倒入烧 杯里搅拌而溶解;但对于浓 H2SO4 的溶解,一定要将浓 H2SO4 缓缓 倒入水中,并且边倒边搅拌。
[回扣自测](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托盘天平称取 11.75 g 食盐( × ) (2)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 ) (3)用量筒量取 21.48 mL 盐酸( × ) (4)给坩埚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 × ) (5)量筒可以加热( × ) (6)试管需垫石棉网加热( × ) (7)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垫石棉网的烧杯( √ ) (8)坩埚可用于蒸发溶液( × ) (9)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 )
A.①②
B.②③Βιβλιοθήκη C.①④D.②④解析:防止倒吸的装置要求容器的容量较大,才能容纳可能吸 入的液体。①中只有进气管没有出气管,且导气管没接近液面不利 于气体的吸收;③中虽有倒置漏斗,但因其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未能 发挥作用,应该将其边缘贴在液面上。
答案:D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集气瓶的创新使用: 集气瓶除用于收集气体外(如图 D)、还可用作测量气体体积(如 图 E),洗气瓶(如图 F)等。
2.实验仪器的“多器一用” (1)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
(2)可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考点二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知识梳理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图④装置中酒精与水互溶,不能 将FeSO4溶液与空气隔绝,D项错误。
答案:B
[练后整理] 1.实验仪器的“一器多用” (1)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①A 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②B 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 可用于活性炭对液体中色素的吸附实验。 ③C 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 H2、CO2 的制取,也 可用于铜与硝酸的反应。
(3)气体的溶解 气体溶解的原则:一要考虑充分吸收,二要考虑防止倒吸。
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 Cl2、H2S、CO2,可用图 A 所示装置 溶解吸收;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HCl,可用图 B 所示装 置溶解吸收。
3.仪器的安装、连接 (1)安装顺序:一般从热源开始,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2)连接顺序:洗气时,“长进短出”,如图 a;量气装置“短 进长出”,如图 b;干燥管除杂时“大进小出”,如图 c。
3.下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六种实验装置,均可根据不同 的实验需要在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或固体试剂。请用适宜装置的序 号完成下列填空:
(1)能用于干燥 CO2 气流的装置是A__、__E_、__F_。 (2)用于除去 Cl2 中 HCl 杂质的最佳装置是___A_____。 (3) 用 于 尾 气 吸 收 并 能 防 止 液 体 倒 吸 到 反 应 装 置 中 的 是 __C_、__E___。
a: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碱性物质; b: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酸性物质。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
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15)图 1 中装置 a 的名称是冷凝管( √ )
(16)图 2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 ) (17)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蒸发皿( × ) (18)分离 Br2 和 CCl4 混合物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 × )
2 对点速练 练点一 仪器的识别与选择 1.实验报告中,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3 mL H2SO4溶液 B.用50 mL量筒量取21.48 mL稀硫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NaCl D.用pH试纸测定HNO3溶液的pH=3.7
①不宜盛放易挥发物, 盛碱性物质时还应改用 软木塞或橡胶塞②盛放 氧化性药品时一定要用
玻璃塞
上口为平面磨砂,内侧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 体
不磨砂。如果在其中进 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 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
水或细砂
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
器的盖子②pH 试纸等
不能加热
试纸的变色实验
制取气体的发生器(用 于固体+液体―→气体)
(10)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 )
(11)用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 )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 (13)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将试纸黏在玻璃棒的一端 (×) (14)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 )
2.计量仪器 (1)
名称:量筒 注意①②无不不“可可加用0”热于刻,溶度不液可的作稀反释应容器, ③一般精确度为0.1mL
(2)
名称:容量瓶 注意①②③不使溶可用液作前转反需入应“时容查要器漏用,”玻不璃可棒加引热流 ④有固定的规格


液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④读数精确到0.01mL
(5) 名称:托盘天平 注意①②③④称腐内左精量蚀称盘确前性量放度先药物为调品品0.1零应,g 点放右于盘小放烧砝杯码
(6) 名称:温度计 注意①②水蒸银馏球时不,接水触银器球壁放在支管口处 ③不能当玻璃棒使用
(3)
名称:酸式滴定管
注意①② ③使有 用用“ 于前0盛”需装刻“酸度查性漏溶”液,或要强用氧待化装性液液润体洗


如KMnO4溶液,不可装碱性溶液
④读数精确到0.01mL
(4)
名称:碱式滴定管
注意①② ③使有 用用“ 于前0盛”需装刻“碱度查性漏溶”液,,要不用可待盛装放液酸润性洗溶
3.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可用于试剂注入,过
①漏斗加滤纸后,可过 滤液体②长颈漏斗用于
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滤时注意“一贴、二低、 三靠” ②装配气体发生 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 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
防止气体逸出
萃取、分液;向反应器 中滴加液体
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 从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A.用图①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 气体 B.用图②所示装置验证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C.用图③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 NH3 D.用图④所示装置制备 Fe(OH)2 并能保证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
解析:用图①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时,应用稀盐酸和 CaCO3,A项错误;可以通过图②装置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差验 证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B项正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
①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 配套使用②胶头滴管使
体药品②胶头滴管用于 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
吸取和滴加液体 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
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
①用于贮存固体药品, 瓶口内壁磨砂,并配有 磨砂的玻璃塞②用于贮 存液体药品,有无色和 棕色,棕色的常用于存 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
4.仪器的洗涤
(1)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凝聚成滴,
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NaOH 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试管上的银镜 AgCl
CS2 或热的 NaOH 溶液 稀 HNO3 氨水
容器内残留的 MnO2
热的浓盐酸
5.试纸的使用 (1)类型及作用: ①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碱性。
蒸馏时,用于冷凝蒸气
上口出水,下口进水, 使用时应有夹持仪器
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 剂,用于干燥或吸收某
些气体
不可装液体干燥剂
①气体一般“粗进细
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 出” ②干燥剂为粒状,

常用 CaCl2、碱石灰、
P2O5 等
用于干燥气体除去气体 注意气流方向应该长管
中的杂质
进气,短管出气
4.其他常用仪器
(1)固体为块状(2)该气 体溶解度小(3)反应无强
热放出
[深化] 常用计量仪器的“刻度”与“精度”
1.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滴定管 的上部(但不在最上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零” 刻度,也可在“零”刻度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