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曲南的药理作用

氨曲南的药理作用

论氨曲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状况
关键词氨曲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氨曲南(Azreonam,AZR)是目前投入市场的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 原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β- 原内酰胺酶稳定,主要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由于其对多种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 原内酰胺酶稳定[1],药物不良反应少,且较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尤其适用于免疫低下、老年患者和青霉素过敏患者。

本文主要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
1.1.1 结构天然的单酰胺菌素结构在多数情况下3位为α- 原甲氧基使其抗菌活性较弱。

内酰胺环的氮原子连接一个磺胺基,增加了β- 原内酰胺环的活性。

酰基链上的氨基噻吩肟使单酰胺菌素对需氧的郧原菌显示出有效的活性,肟链上的二个甲基和一个羧酸增强了对绿脓杆菌的活性。

羰基和源位的α- 原甲基增强环对β- 原内酰胺酶进攻的稳定性提高了抗菌活性。

氨曲南由于在源号位上羟基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其具有抵抗β- 原内酰胺酶水解作用的能力,因此增强了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

1.1.2 作用机制摇氨曲南属非典型的单环β- 原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3(PBP - 3 )有高度亲合力,使细菌细胞的分裂受阻而形成丝状体,从而导致细菌体溶解死亡;而对郧垣菌因不能与该类细菌的孕月孕杂大量结合而抗菌作用弱[2]。

所以粤在栽对大多数需氧郧原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

对某些除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作用较差,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需氧郧垣菌以及厌氧菌无抗菌活性。

与大多数β- 原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它不诱导细菌产生β- 原内酰胺酶,同时对细菌产生的大多数β- 原内酰胺酶高度稳定[3]。

1.2 药代动力学氨曲南口服不吸收,肌注吸收完全,1h内获得血清峰值浓度。

肌注、静注和静滴AZT 1g后,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44.6、134.4、111.3mg/L;
三者的消除半衰期(T
)在1.8~1.9h之间;肌注后吸收完全迅速,生物利用度
1/2
约90%;主要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及从肾小管分泌由尿排出体外。

氨曲南广泛分布在各组织和体液中,尤其在肾、肝、胆囊和肺,平均组织浓度远高于NCCLS(美国临床药理试验管理委员会)对上述部位感染致病菌的敏感判断标准。

1.3 药物效应学氨曲对G- 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对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7%、99%和93%;对引起胆道感染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7%、90%、70%、77%和71%;对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分别为60%、67%和60%;对绿脓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作用较头孢哌酮强,比头孢他啶和伊米配能稍弱,并可抑制绝大部分氨基糖甙类耐药绿脓杆菌。

对耐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及复方甲基异肟唑的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较强。

对大部分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及沙门氏菌属的氨基糖甙类耐药菌珠体外活性较强[4]。

氨曲南有较好的耐酶性能,不被各种细菌所产生的β- 原内酰胺酶分解,也不被去氢钛酶分解,又无诱导G- 杆菌产生头孢菌素酶的作用,也不诱导染色体间接酶的产生。

因此,当微生物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不敏感时,应用本品有效,也能有效、安全地治疗肾功能损害患者的G- 菌感染,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会产生肾毒性。

对严
重泌尿道和胆道感染有效、安全。

2 临床应用
2.1 呼吸道感染 AZT 1g,静滴,3次/d,疗程5~13d,治疗20例老年G- 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80%,细菌消除率为74.2%;AZT 2g,静滴,2~3次/d,平均疗程7d,治疗G- 杆菌所致的大叶性肺炎3例和1例支气管炎,有效率为87.5%;治疗32例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肺炎14例,慢支7例,呼吸道疾病二次感染11例),总有效率为63%。

治疗G- 杆菌所致的怨例呼吸道感染(急性肺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白血病化疗和白血病骨髓移植伴发肺部感染各1例,先天性肺囊肿肺内感染2例,慢性支气管炎并扩张,特发性大气道狭窄感染和结核性胸膜炎继发胸腔内感染各1例)结果显示,有效率100%。

2.2 尿路感染 AZT治疗G- 杆菌所致的急性复杂性尿路感染7例,显效率77.8%;
治疗G- 杆菌所致的肾盂肾炎6例,膀胱炎4例,总有效率73.3%。

2.3 胆道感染 AZT 2~6g/d,分2~3次静注,疗程7~14d,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胃癌术后感染各1例,显效率100%;治疗8例胆囊炎、胆管炎总有效率为79.5%。

2.4 绿脓杆菌感染AZT治疗43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有效率为94.2%,细菌消除率为75%。

2.5 腹膜内及妇产科感染 AZT治疗78例G- 杆菌所致的腹膜内感染(其中9.1%为绿脓杆菌感染),治愈率91%;本品联合氯林可霉素治疗28例剖宫产后宫内膜炎,治愈率达91.4%。

2.6 儿科感染 AZT 20mg/kg ,2~3次/d,,连续6~12d治疗大肠杆菌和阴沟杆菌引起的败血症2例,以及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2例,结果全部显效,病原菌都消除。

2.7 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炎AZT 1.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中静脉点滴2次/d,疗程5d,全部显效。

3 结语
氨曲南是非典型的单环β- 原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源号位上羟基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其具有抵抗β- 原内酰胺酶水解的能力,增强了对抗铜绿单胞菌的活性。

它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细菌耐药性低、副作用小的优点,且与多种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适于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同时也是治疗复杂性郧原杆菌感染的协同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刘裕生,汪复援实用抗菌药物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1-162.
[2]Georgopabakou NH, Smith SA Sykes RB.Mode of action or Aztreonam Antimici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1982(21):950-956.
[3]张菁,张婴元援氨曲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15(5):374-377.
[4]杨海秀,万卉,舒萍.氨曲南粉针剂无菌检查方法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6):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