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协同努力下,我们初三数学在第二次阶段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高,班级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

这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信心,鼓舞了师生的斗志,但这更需要我们静心反思,从中发现进步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对策,争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本次考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全卷共25道题,由三大题型组成。

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0题,3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6题,18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9题,72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特点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卷按“新课标”中学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的考察。

①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

②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

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

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教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

如1、2、3、5、7、11、12、14、20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

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

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

如第17、18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

如第4、6、8、10、13、15、16、23、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19、25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如第9、21、24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2题中的方程思想。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数学的建议:
1.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②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③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④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2.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思想训练落实,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实。

②学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③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达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④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3.今后教学建议:
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

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实。

②在联系中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二要简捷、迅速;三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养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四要规范,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③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命题考查的数学思路、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以及对初高中衔接知识要点加以特别重视,这些题目有的具有良好的增长点,要善于分析,深入研究,品味其内涵,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反思和联想,并开拓新的解题思路。

④加强教法研究、学法指导。

教师要加强教法研究,提倡“讲不过半,练在当堂”。

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
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信心百倍,不畏困难,发挥集体智慧,努力拼搏,一定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