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工作总结要用第一人称。
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
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煤矿成本管控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煤矿成本管控总结今年以来,掘进区紧紧围绕年初矿下达的生产经营指标,严格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平台,以“双增双降”活动为契机,大力宣扬降本增效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求创新,提效益,积极开展修旧利废等活动,1—11月份,主要成本指标考核情况如下日常材料计划14052814元,实际13981880元,节70934元。
大型材料计划163200元,实际151808元,节11392元。
配件计划412620元,实际371429元,节41201元。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为载体,大力宣传降本增效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出现的销售萎靡现象,我区加大了成本管控力度,在全区广泛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向职工宣传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向职工讲解我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成本工资捆绑制度,增强了职工的成本意识,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降本增效”、“节约材料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为成本管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以班组为单位,严格落实材料领用制度。
为搞好材料管理工作,我区制定了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
在各班组设立了材料监督员,在各队设立了材料巡查员,从材料的领取到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在井上建立了各班组材料及设备领用台账,每天根据生产项目完成情况对当班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核对,对于材料使用和生产完成情况不符及临时加领材料的情况,要责令当班班长、材料监督员和巡查员在碰头会上做汇报说明,确实因地质条件变化或安全及质量方面的应急需求加领或超出的材料部分不予追究;如发现有无故超领、乱用、私用、埋藏、恶意损坏等情况,一律严惩不贷,按材料原价的双倍处罚到责任人,并对当班班长连带责任。
三、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和技术革新活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我区坚持每周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并将修旧利废活动纳入党员奉献工程日程。
每天由机电副区长和机电班长带队,组织机电大班职工下午利用工余时间到楼前大院,将从井下回收上井的各类风动工具、废旧钻杆锚杆、风筒等分类整理。
损坏的风动工具及设备进行了配件维修,废旧钻杆、失效管路在经过清洁、除锈后,制作成井下比较实用的设备支架、风动工具架等,通过粉刷防锈漆后,重新投入工作面使用。
风筒经过晾晒、修补和整叠后,存库备用。
此举大大减少了新风筒的投入。
每年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可直接为区队创效十万元以上。
与些同时,区队鼓励职工岗位创新,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机电大班抽调精干人员对侧卸装岩机液压管路改造成功,全部用上了我矿自制的高压管,减免了外购费用。
机电副区长优万相集思广益,将锚杆钻机扶圈用废锚杆自制扶圈成功替代,每年可直接减少外购配件费用一万多元,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投入。
一年来,在全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材料成本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本管控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和精细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以严谨务实、集约高效的工作作风,总结经验,创新管理,严抓细管,争取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效,为我矿安全发展、发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煤矿成本管控总结当下的市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也成为“新常态”下煤炭企业有效应对市场下行保效益的利器。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煤炭市场形势,二号煤矿坚持走低成本的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强化成本管控和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成本理念,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模式。
今年年初,二号煤矿适时提出了“四个上台阶”的年度工作目标。
该矿把强化经营管理,推动经营管理上台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从调动干部职工节支降耗增效的成本意识入手,把强化成本理念作为全矿工作的重点来抓,让员工切实认识到降低成本是增加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明确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让每名员工在思想上树立起效益为先、降耗为本的意识,在全矿形成了“大家管,管大家,人人抓,抓人人”的全员成本管理模式。
经统计,今年上半年,该矿原煤完全成本1877元,比预算2062元节约285元;比上年同期2053元节约20.76元。
其中吨煤制造成本1283元,比预算1689元节约306元,比上年同期节约36元。
深化全面预算,企业实现有效经营。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为保证预算得到有力控制,该矿将年度预算进行“横纵”分解,横向分解到各部室,纵向分解到区队,做到指标细化不悬空,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层层落实,达到从矿领导到职工个人“人人头上有指标”。
结合全矿生产实际和生产条件,严格月度成本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指标分解,月底严格考核兑现,节奖超罚,分析成本费用超降原因,寻找差距,总结经验,以便下月工作有针对性,促进经营工作正常开展。
教育和引导职工养成每项工作前先算账的习惯,并且让职工做到了“三个知道”一是知道企业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采取的措施;二是知道预算进区队、班组的管理考核办法;三是知道自己所用每一个材料配件实物的具体价格。
该矿总经理认为,决策上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必须让决策服务于成本,让科学的决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开花结果。
基于以上考虑,二号煤矿积极引导管理干部在决策前要调查研究、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慎重拍板。
遵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优决断的步骤,让管理干部既要敢决策,又要善决策,更要科学决策,从科学决策中获得最大的经营绩效。
精细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是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积累出来的宝贵财富。
他们让精细化管理、对标管理在生产经营工作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持续发力,借助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系统,实现材料供应的日清日结。
对于修理、回收、复用我们每月都要下达任务指标,特别是回收复用,在年初即制定计划任务并逐级按月分解到各单位,每月现场测算一次,确定一次,根据当月回采范围内的回采数据,按照回收指标严格考核兑现。
根据各区队的生产情况制定回收和修复任务,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督促落实,组织开展修旧利废,今年以来,二号煤矿修旧利废共节约资金749万元。
与此同时,该矿把每天的煤炭产销量、用水量、用电量公之于众,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成本管控的平衡点和经营绩效的最佳点,一系列井下节电措施的实施让电力吨煤成本较预算下降了89元。
科技创新,提高经营运行质量。
科技创新是驱动企业安全生产、效益增长的强大引擎。
一方面,二号煤矿充分发挥“五精”岗位(现场)管理的作用,持续推进全员岗位创新,广泛开展小改小革、创新创效活动,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法、查漏洞、找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积极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小改小革”、“双增双降”等群众性科技活动,发挥党员模范、技术尖子、生产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技术创新工作,实现节支增效。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数字化建设,借鉴行业内先进的掘进施工技术、工艺,开发适合二号煤矿的快速掘进技术。
供电、排水、皮带以及洗选加工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南翼三盘区数字化环网建设,北一二盘区水泵房、北一井底水泵房、四盘区水泵房的自动化远程集控改造及压风机在线监测系统,都使他们在探索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和经营效果给企业带来的巨变。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收集“五小”成果122项,合理化建议51项,论文8篇,评审通过111项,共奖励26300元。
技术创新、小改小革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应对新挑战需要新思维,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方法。
二号煤矿以新的面貌积极适应新常态,奋发进取,狠抓落实,抓好成本管控这个核心,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煤矿成本管控总结材料管理的精细化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项目70%的造价金额用于材料采购。
因此,严控材料管理是节约成本最有效的途径。
在此方面,我们主要从“五大关口”和“三大杜绝”做起。
首先是严把“思想关”。
任何事物都是由人来操作,人的思想和态度,决定事物的成败。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资管理队伍是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我们为此专门对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了职工教育培训,包括思想教育和物资管理技能培训,为打造一支廉洁、公平、开明的物资管理团队做好了铺垫。
其次是严把“计划关”。
根据施组方案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并将计划详细分解到月当中,在保供应、降库存的前提下,结合大宗自购材料的涨跌趋势,巧妙利用季节和气候对物资造成的自然影响机会,合理储备不易变质和损坏的物资,避开消耗旺季资源紧张、供应商哄抬价格的不利影响。
三是严把“进场关”。
把好原材进场验收关,避免供应商以次充好,以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浪费。
四是严把“考核关”。
我么坚持执行按月盘点、考核节超制度,使其物资盘点常态化,每月15日由物资部、工程部、计划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现场盘点,查找和分析节超原因,及时制定预防和整改措施,减少浪费,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假账目、空数据、虚方量等现象。
五是严把“限额关”。
对于材料发放和核算一律以设计量为准,物资部根据工程部提供的数据和计划部每月完工计价量进行材料核算,并开具正式发票,按月进行财务核算,限额发料,定额消耗。
如混凝土的核算,从原材料进场、拌合站接到混凝土使用通知单,至施工现场使用全程跟踪控制,防止拌合站多产少开票、少产多开票,造成混凝土考核不真实。
物资部专门安排一名材料员全程监督过磅,若使用单位对混凝土数量有异议,可派人当场过磅,并由物资部、拌合站、使用单位、送料司机联合签字确认,作为混凝土核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