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分析报告目录1. 前言 (1)2. 项目背景 (3)2.1.现代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3)2.1.1. 交通管控中心 (3)2.2.我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差距 (6)3. 建设目标 (8)4. 建设内容和需求 (9)4.1.智能交管系统升级 (9)4.1.1. 管控中心集成系统升级 (9)4.1.2. 新建三个管控分中心 (12)4.1.3. 新增路面电视监视点 (13)4.1.4. 新增和改造交通信号控制点 (16)4.1.5. 新增交通流信息(事件)采集点 (21)4.1.6. 新增LED行车诱导发布点 (21)4.1.7. 停车诱导系统 (23)4.1.8. 新增违法监测系统前端点位 (24)4.1.9. 公路车辆检测记录(卡口)系统升级改造 (33)4.1.10. 新增“闯禁行”检测点位 (40)4.1.11. 移动警务系统终端购置 (40)4.1.12. 浮动车数据(FCD)应用系统 (41)4.1.13. 车载式公交专用道自动抓拍系统 (42)4.1.14. 网络通信传输系统 (43)4.1.15. 智能交管控制机房设备扩容 (58)4.2.智能公交系统 (67)4.2.1. 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 (67)4.2.2. 车载设备集中控制系统 (71)4.2.3. 站点信息系统 (77)4.2.4. 运营调度和监管系统 (80)4.2.5. 应急无线通信系统 (97)4.2.6.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98)4.2.7. 信息发布系统 (100)4.3.出租车综合管理调度系统 (102)4.3.1. GPS综合信息子系统 (102)4.3.2. 出租车行业监管子系统 (105)4.3.3. 电召调度管理子系统 (107)4.3.4. 呼叫中心子系统 (108)4.3.5. 用户投诉子系统 (109)4.3.6. 终端通讯子系统 (109)4.3.7. 一卡通接口 (110)4.3.8. 出租车综合管理子系统 (110)4.3.9. 出租车安全辅助系统 (111)4.4.交通运输行业监管系统 (111)4.4.1. 建设内容 (111)4.4.2. 功能需求 (112)4.4.3. 性能指标 (119)5. 施工要求和参考标准 (121)5.1.机房建设要求 (121)5.1.1. 交管分控中心 (121)5.1.2. 智能公交系统中心机房和调度中心 (125)5.2.外场设施施工要求 (128)5.2.1. 地下管道 (128)5.2.2. 窨井 (129)5.2.3. 设备机箱 (130)5.2.4. 杆件 (131)5.2.5. 基础 (133)5.2.6. 检测器线圈 (134)5.2.7. 电缆线 (135)5.2.8. 接地 (137)5.2.9. 前端设备防雷 (137)5.3.设备要求和技术参数 (140)5.3.1. 一体化车载终端 (140)5.3.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41)5.3.3. 交通检测器 (143)5.3.4. 非现场执法系统服务器 (148)5.3.5. 超速违法取证系统 (150)5.3.6. 移动警务系统 (151)5.3.7. 系统信号机信号机 (153)5.3.8. 车辆检测器 (153)5.3.9. 智能交管网络 (154)5.3.10. 智能公交系统 (174)5.4.基础软件技术要求 (178)5.4.1. 网络版杀病毒软件 (178)5.4.2. 数据备份软件 (178)5.5.参考标准 (179)5.5.1. 交通管理、规划、评估标准 (179)5.5.2. 智能公交系统硬件设备 (181)5.5.3. 软件 (183)5.5.4. 机房 (184)附件 (186)附件1、总体建设内容 (186)附件2、智能交管外场设备汇总表 (187)附件3、路面电视监控系统路口监控点位 (189)附件4、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路口点位 (199)附件5、行人过街信号灯增补点位 (207)附件6、交通流信息(事件)固定监测点位 (216)附件7、LED交通诱导发布系统点位 (221)附件8、停车诱导发布系统点位 (229)附件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建设点位 (231)附件10、号牌识别系统点位 (237)附件11、固定高清测速点位 (240)附件12、闯禁行系统点位 (241)附件13、压黄线、逆行、占道等交通违法监测点位 (242)附件14、外场卡口点位 (244)附件15、安装智能公交系统底站调度屏设备的线路 (246)前言为了提升我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公交运输行业运营、监管水平,我们编制了《现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报告》,覆盖了交通管理、城市公交运营、运输行业监管等多个领域,以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为指导,提出了“以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GIS技术为基础,对浮动车辆数据进行采集、保存和分析,作为交通管理和交通决策制定依据”的整体思路。
为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和技术力量,拓展项目建设思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做好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实施工作,现面向社会征集“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基本要求如下:1、方案编制单位应同时提交方案及方案摘要各一份。
其中方案摘要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需求响应。
对应《现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报告》中提到的所有需求点,方案是否可以满足需求,列表说明。
2)项目预算。
对应所有建设内容给出预算金额和计算依据。
3)建设周期。
给出项目预计建设周期和人员投入。
4)案例。
列举本公司在城市级智能交通建设项目中的成功案例。
5)软件技术路线。
对方案中涉及的软件开发部分,简明准确的描述技术路线及选取理由。
6)方案的优势和特点。
2、《现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报告》基于市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市公交公司三个单位的实际业务和现有管理系统。
各参与单位应充分调研三个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系统现状,所选择的实现方案既要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兼容现有的软硬件设备资源和标准,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对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必须在方案中明确阐述:1)信号控制机选型方案。
重点说明面对目前已经存在多家厂商的多种信号控制系统和控制机的情况,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2)FCD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方式。
FCD数据的采集和使用涉及上述三个单位,方案应明确FCD数据的采集、存储、分发和应用的实现方式及理由。
3、方案文件应包括需求详细分析、技术实施方案、项目管理、项目经费预算、进度安排等方面内容。
其中,项目经费预算部分应详细准确,各项费用的提出和额度应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
4、《现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报告》中所列出的设备型号皆为参考型号,方案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其他型号的设备。
1.项目背景1.1. 现代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实施“141”城市发展战略和“大建设”活动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布局趋于合理,路网结构趋于完善,城市道路硬件设施条件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随着这些发展和变化,对城市交通管理的理念、模式、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部分先发城市通过探索和实践,在交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方面,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城市市从2000年实施畅通工程以来,交通科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目前现代城市市交通信息化建设,随管理体制而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企业,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具体如下:1.1.1.交通管控中心现代城市市交通管控中心已建成一个支队级控制中心和经开、政务、蜀山、高新4个大队级分控中心(尚缺瑶海、包河、庐阳、新站四个大队的分控中心)。
目前,在支队级指挥中心中已经集成了电视监视系统、CDMA无线移动视频传输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卡口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集成系统应用平台、350M 常规台等系统的控制端,完成了“三台合一”改进工作。
智能交管网络没有统一规划,采用了单一的星型拓扑,导致大量链路从路口直连至支队控制中心,给控制中心的网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目前我市共有541个信号灯控路口,所采用的交通信号机涉及21个型号、11个厂家产品,主要有北京振隆科技发展公司、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东川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莱斯大型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互联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90%以上是单点信号控制机。
2、交通电视监控系统目前我市城区(不含各开发区)共有397处交通电视监视点位,其中320路已连回支队。
市交警支队于2008年建设了512输入×96输出视频矩阵、108处视频监控、100套流量及事件检测。
经开区已建成13处交通电视监视点位,政务区已建成34处交通电视监视点位。
前端图像连入经开大队和政务区分控中心。
前端模拟图像进入分控中心后进行数字化,提供网络视频服务。
通过网络发布各个路口的视频监视图像,并能够让用户在各路图像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需要查看的路口。
3、交通流量采集系统目前我市城区共有交通流量采集系统前端64处,通过支队交通控制中心ATMS系统收集交通流信息。
4、交通诱导系统目前我市城区(不含各开发区)共有19处行车诱导前端标牌,通过支队交通控制中心ATMS系统发布交通信息;共有3处停车诱导前端标牌,但无后台系统软件,且需要现有停车场软件与系统对接。
5、交通违法检测系统全市共有闯红灯检测点179处(33处连回支队)、闯禁行检测点20处(全部连回支队)、测速点11处(全部连回支队)。
6、出租汽车我市现有7家出租汽车公司,7995台出租汽车,近2万名出租车驾驶人员,日均客运量约60万人次。
除“中国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项目免费提供的600台出租车GPS设备外,其他车辆均没有安装GPS设备,车辆管理手段落后,盗窃、抢劫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7、公交车全市营运车辆2700台,营运线路115条,线路总长1900多千米。
公交调度采取人工调度为主要手段,车辆运行无法实现实时监控。
8、危险品运输车辆全市950台危险品运输车辆已经全部安装了GPS监控设备,但尚无统一的GPS监控平台。
9、其他运输车辆“三车”(渣土车、运料车、混凝土搅拌车统称)正在统一安装GPS监控设备,但尚无统一的GPS监控平台。
10、FCD系统FCD技术通过浮动车的GPS获得空间定位数据(称为F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