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考核指标量化方法——助力考核扎实落地
1.统计结果量化方法
统计结果量化是指按照任务完成后的状况,直接给出数字化的任务结果,如产量、销售额、次数、频率、利润率等量化指标。
2.目标达成情况量化方法
目标达成情况量化是指将完成任务后的结果与事先期望目标进行比较,得出可衡量的目标与实际差异结果的方法,量化指标包括计划达成率、目标实现率、落实率等。
以生产计划完成率为例:
3.频率量化方法
频率量化方法是指是根据完成任务的频次或行为表现的频次计算出结果的方法,其包括及时性、出错次数、完成次数、周转速度等量化指标。
以报告上交及时性为例:
4.余额控制量化方法
余额控制量化是完成任务后余下的额度所代表的工作价值的一种计量方法,如预算余额控制率、应收账款余额控制率。
以预算余额控制率为例:
5.分段赋值量化方法
分段赋值量化是指将不同程度水平的任务达成或行为表现情况进行区间赋值,通过对应区间直接找出考核结果分值的一种计量方法。
以“生产计划完成率”为例:
运用分段赋值量化方法进行指标量化时,需充分考虑分段区间设置及其对应分数区间设置的合理性、公平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特点。
某些难以量化的考核项,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也可采用分段赋分方法实现指标的量化。
6.强制百分比量化方法
强制百分比量化是指是在优劣比例确认的情况下将完成任务中把不同情况强制排名次的一种方法。
强制百分比量化方法是定性指标量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7.行为锚定量化方法
行为锚定量化是指将完成任务中不同的行为定义不同的水平刻度的一种计量方法,把定性的事情通过行为刻度给出结果的分值,直观反映部门/员工间的行为差距,在比较中得出学习标杆。
以考核项目经理的成本意识能力为例:
8.关键行为量化方法
关键行为量化是指是从直接带来结果关键动作中给予分值的一种计量方法,把定性的事情通过寻找事情根源给出结果分值,重视细节对于任务成败的意义。
以“来料检验准确性”为例:
9.时间维度量化方法
企业可从时间维度(即时效性)实现考核指标量化,如完成时间、批准时间、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期限天数、及时性、进度、周期等考核指标。
时间量化的方法之一是进度量化,进度量化是指完成任务过程中对事态发展(时间阶段)进行控制的一种计量方法,通过计算特定时间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给出结果的分值。
以对账工作考核为例:
10.结果维度量化方法
结果量化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某考核指标的目的,了解实现此考核指标最终期望的结果,得到结果表现的细分量化考核指标,从而使该考核指标达成量化。
结果量化方法的第一步为回答一个问题:实现这样的目标,最终期望的结果会是什么。
以“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为例:
11.行动维度量化方法
行动量化方法是指从分析完成某项结果出发,明确需采取的行动,并对各项需采取的行动设置考核指标的一种方法。
以对“加大部门管理力度”工作考核为例:
12.“鱼刺图+平衡记分卡”分析法
鱼刺图可运用于针对企业战略目标寻找并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根据关键因素确定企业级KPI,并分解到部门级KPI、岗位KPI,使KPI形成因果关系网络,支持战略目标实现。
在运用鱼刺图进行指标分析量化时,可结合使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将指标主因划分为财务类、运营类、客户类、学
习发展类,在其基础上,确定次因,步步分解指标,最终达成指标细化、量化。
温馨提醒,指标量化固然可助力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但指标量化需有“度”和“时机”,同时千万别忽视定性指标,别忘了,人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