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丁烯下游产业链探索总结

异丁烯下游产业链探索总结

目录1.C4抽余异丁烯的开发利用 (2)1.1密封填料、胶制品方向 (2)1.1.1生产聚异丁烯 (2)1.1.2生产聚丁烯 (5)1.2树脂、有机玻璃方向 (6)1.2.1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 (6)1.3轮胎橡胶制品方向 (8)1.3.1生产丁基橡胶 (8)1.4汽油添加剂方向 (10)1.4.1生产叔丁醇 (10)1.4.2生产乙基叔丁基醚(ETBE) (11)1.5生产对叔辛基酚 (14)2.高纯度异丁烯加工利用 (15)2.1塑料树脂方向 (15)2.1.1生产抗氧剂 (15)2.2医药农业方向 (16)2.2.1生产叔丁胺 (16)2.2.2生产三甲基乙酸 (17)2.2.3生产甲代烯内基氯 (18)1.C4抽余异丁烯的开发利用1.1密封填料、胶制品方向1.1.1生产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国内外市场分析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具有优良的耐候性、绝缘性、冷流性、抗紫外线及化学惰性,广泛用于中空玻璃密封胶、防震阻尼胶、压敏胶粘接剂、食品级粘接剂、口香糖等领域。

1世界市场分析目前国外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生产商只有巴斯夫公司(产能1.6万吨/年,一套为1万吨/年,另一套为0.6万吨/年)和新日石公司(产能0.2万吨/年)两家,合计产能1.8万吨/年。

巴斯夫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商品名为Oppanol。

欧洲最大的三家中空玻璃用密封胶生产厂家Chemetal、Teroson及Kommerling公司均为巴斯夫的客户。

法国宝利德公司采用巴斯夫Oppanol为原料生产增粘母粒。

国外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热熔胶、压敏胶、捕鼠胶、捕蚊胶等)和密封剂。

世界知名胶粘剂生产商(3M、Tesa、Teroson/Henkel、Denko、NationalStarch、Gerko、Olin 等)都采用巴斯夫公司的Oppanol产品。

此外,Oppanol是世界上最好的香口胶原料,韧性好、不粘牙、高温无溢胶,欧美、日本几乎所有的香口胶或胶姆糖生产企业均采用该产品为原料。

同时,Oppanol还被大量应用于医药贴膏,该产品由于对中西药均具有良好的包容性、无过敏、可反复撕贴、不粘毛、高温无溢胶等特性,已成为欧美市场医药贴膏的主流材料。

目前国外食品级中分子量聚异丁烯每年需求量为1.6万-2万吨,市场基本由德国巴斯夫独占。

中空玻璃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目前其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实际使用广泛,节能效果明显,因此受到各国的广泛推广。

目前美国中空玻璃应用普及率已高达83%以上。

德国政府在中空玻璃推广应用方面加以立法,没有中空玻璃的新建楼房不予批准建设。

仅上世纪80年代,前西德共使用中空玻璃达2.1亿m2,节约能源费达52亿马克;欧洲各国的中空玻璃使用普及率已达到50%,日本中空玻璃的生产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普及率已达10%以上,日本政府还在加大力度,力图使中空玻璃的普及率达到50%;韩国建筑门窗的中空玻璃普及率也接近90%的水平。

国外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需求量稳定,并将保持约10%的年增长速度。

2010年全球的需求量为4万吨(其中高纯度中分子量聚异丁烯每年需求量为1.5万吨左右),而全球产能只有3.33万吨/年,未来一段时间,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中国市场分析2.1产能聚异丁烯属于高科技领域,进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生产高度集中,主要有4家生产企业,总产能1.53万吨/年。

杭州顺达新材料公司有两套产能均为4000吨/年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装置,催化体系可采用铝系和硼系,目前采用铝系催化体系,也可生产食品级中分子量聚异丁烯,是目前国内率先生产食品级聚异丁烯的厂家,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供应商,2008年装置开工率为87%。

山东鸿瑞石油化工公司是低/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专业生产公司,催化体系采用铝系,该装置可生产低分子量聚异丁烯(规模为1万吨/年),也可生产中分子量聚异丁烯(规模为5000吨/年)。

公司首先生产中分子量聚异丁烯,2008年底试车,2009年5月停车至今。

吉林石化公司精细化学品厂2000吨/年装置是原4500吨/年低分子量聚异丁烯装置的改建装置,采用三氟化硼催化剂,目前该装置处于停产状态,未有恢复生产的消息。

自开车以来,共生产约300吨产品,对市场的影响力小。

南通开泰高分子材料公司有一套产能为300吨/年的装置,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产量小,成本高,目前已停产两年。

浙江顺达新材料公司与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准备新上一条以BF3为催化剂体系的中分子量聚异丁烯装置,设计产能为6000吨/年。

与铝系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相比,利用硼系技术生产的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具有分子量分布窄、单体和低聚物含量低、透明度高等优点。

岳阳兴长等公司也在积极筹建中分子量聚异丁烯装置,国内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产能还有可能再增加。

2.2开发应用目前国内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主要用途为热熔胶、中空玻璃密封胶、口香糖基胶等。

除了在这些应用领域用量的递增,中分子量聚异丁烯在汽车用密封胶、太阳能光伏组件密封胶、润滑脂、防水材料等领域也开始了产业化应用;在减振吸能材料、填缝材料、药物微囊技术、电绝缘材料、沥青改性、橡塑改性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的共混改性领域也有着广泛的研究。

尤其是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密封胶上应用将会有大量的增长,将迅速替代有机硅太阳能光伏密封胶。

以聚异丁烯为原料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密封胶,在密封及粘接的功能上同时具有防潮、防振及固定的作用,能防止外部环境的机械碰撞以及热冲击造成的影响。

还具有不腐蚀金属和环保的特点,能显著提高光伏组件的成品率,并兼容于各种常用组件材料,如铝合金、玻璃、玻纤和聚碳酸酯。

目前主要用于耐侯性、气密性等要求高的场所,如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的密封、太阳能灯具密封、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外框和接线盒的粘接密封。

美国ADCO公司已开发出相关产品。

国内在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应用方面许多是模仿国外,中空玻璃用密封胶、捕鼠胶已经在国内得到认可,市场增长较快。

但仍有一些领域如增粘母粒、高档胶粘剂等尚属空白,随着技术进步,增粘母粒、高档胶粘剂必将有大量应用,将极大地推动中分子量聚异丁烯的需求。

2.3市场前景国内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需求量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2万-1.5万吨,平均开工率为70%-87%,个别装置将100%满负荷生产。

随着需求的增加,产能将得到充分的消化。

山东鸿瑞石油化工公司5000吨/年中分子量聚异丁烯装置如能开车成功,将使国内产能增加28%的份额,但仍没超出国内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需求量递增20%-30%的范畴,中分子量聚异丁烯仍处于健康的发展趋势,加上市场推广需一段时间,新增的产能尚未发挥作用,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维持。

1.1.2生产聚丁烯聚丁烯是相对分子量为300-3000的液体,以未经过分离正、异丁烯的抽余C4或催化裂化C4为原料,由大量异丁烯和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

由于其无毒、无臭、无味、具有良好的氧安定性、电绝缘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润滑油的添加剂、粘合剂以及密封填料。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聚丁烯主产能力约为60万吨/年,主要生产国有美国、西欧和日本,仅美国年产量就达35.5万吨。

国内聚丁烯生产规模较小,仅限于锦州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和大庆石化公司少数几个厂生产,生产能力约5000吨/年,几乎全部用作润滑油的添加剂。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丁烯产品,国外销售量很大,本身的应用面也很广。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粘度的产品可用于绝缘油、粘合剂、油品添加剂、密封材料和胶粘剂中等。

但国内除用于润滑油添加剂外,其他化工方面的利用没有开展,应加强多规格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应用。

1.2树脂、有机玻璃方向1.2.1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又名有机玻璃单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生产聚氯乙烯助剂ACR、MBS和用作腈纶生产的第二单体,也可用作树脂、胶粘剂、涂料、离子交换树脂、纸张上光剂、纺织印染助剂、皮革处理剂、润滑油添加剂、原油降凝剂,本材和软本材的浸润剂、电机线圈的浸透剂、绝缘灌注材料和塑料型乳液的增塑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上MMA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40万吨/年,产只约为190万吨/年,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其中美国、西欧的生产主要以丙酮氰醇法为主,日本的生产主要以异丁烯法为主。

异丁烯直接氧化法(C4法)于1982午由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一首先实现工业化,随后日本旭化成公司、Methacryl单体公司、京都单体公司等也相继实现工业化生产。

目前,此法在日本所占比例约为其总生产能力的60%。

90年代韩国Lucky公司通过合资形式亦获得该技术,建成5万吨/年生产装置。

东亚、东南亚一些新建装置也采用了日本转让的异丁烯法技术。

异丁烯在钼催化剂存在下经空气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MMA。

该法的特点是原料来源广泛,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甲基丙烯酸的收率较高,无污染,成本低于丙酮氰醇法,在较小规模装置上具备很强的竟争力。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MMA,目前生产厂家有10多家,总生产能力合计约为6.0万吨/年,全部采用丙酮氰醇法进行生产。

生产装置除黑龙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和抚顺有机玻璃厂生产能力达到万吨规模外,其余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为50-2500吨/年。

由于我国合成原料丙酮氰醇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MMA的发展,目前年产量只有3万多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

2000年我国MMA的进口量为5.25万吨,2001年为5.76万吨,2002年为6.41万吨,2003年为5.69万吨。

我国MMA主要用于有机玻璃行业,其消费量约占MMA总消费晕的60%,其次是用于生产PVC抗冲击改性剂ACR和MBS,另外还用于表而涂料、腈纶、金属粘合刘、不饱和聚酯交联剂、润滑剂和人造大理石台而等。

目门百消费举约为11万吨/年,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15万吨(包括部分进口有机玻璃折算量),上要潜在发展市场是有机玻璃、水性涂料行业和PVC改性剂等行业。

在MMA的众多生产方法中,由于我国乙烯产量严重不足,且运输和储存条件苛刻,成本高,因此不适宜采用乙烯路线,而甲基丙烯腈法的原料叔丁醇也不好解决,该工艺的经济竟争力与其它工艺相比也并不强,同时该技术独家拥有,BASF公司和日本旭化成公司也不会轻易转让其技术。

而异丁烯直接氧化法生产MMA技术成熟、成本低、污染小,用于规模较小的装置时(2-5万吨/年),经济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因此尽快研制异丁烯直接氧化法生产MMA的技术并建立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对于缓解我国MMA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