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h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 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温庭筠:(812—866),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 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 之裔孙。诗辞藻华丽,少数 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 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 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 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 “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 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 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 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 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 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 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 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 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 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复有贫妇人, 右手秉遗穗, 听其相顾言, 家田输税尽,
抱子在其旁。 左臂悬敝筐。 闻者为悲伤。 拾此充饥肠。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 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 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 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 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 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 春梦好,刚落完,柳絮却开始飞花。 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 天气也就转暖了。 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装,停了针线,赶节 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 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 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 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 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 必须抓紧呀!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 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 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 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 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 烈度。
yì hè dān xiǎng


·

·

·
zhuó bǐng

yà n



·

·
读诗明示:
作者在诗中 描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在干 什么?(根据人 物活动分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 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 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 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 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 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 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 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 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 酸不已。
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 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 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 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 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 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 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片写的 是农村生产 劳动的繁忙 景象,下片 转入写雨途 中行路的艰 辛。
全词有景 有人,有形 有声有色, 乡土气息浓 郁,为宋词 题材开拓了 新的天地。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主题: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
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 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 的美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本指瑟, 八百里:本指牛;语 李商隐《锦瑟》 出《世说新语.汰侈》: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诗:“锦瑟无端 “王君夫有牛,名八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五十弦,一弦一 百里 ,常莹其蹿 柱思华年”,这 的卢:古代烈性的名马,三 角。”这里语意双关, 里泛指各种乐器。 国时代刘备所乘马就叫的 兼指耿京义军连营之 卢 广。熟的肉。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
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 “鸡声”、“茅店”、“人迹”、 “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 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 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 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 “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 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 “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 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 2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 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 “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 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 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诗的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 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 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 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 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 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 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 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
矛盾心理: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 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梦中的 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 “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 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5.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四.总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 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 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 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 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 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十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词人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 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 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 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 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 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里。1210年12月 29日辞世。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 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 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 我国历史上是丰产的诗人。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xiao xiao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 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 香料在金兽炉中早已烧完了。
* 请说一说上下阕的意思:
上阕: 下阕:
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 想一想,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
高洁而坚贞
对国家:耿耿忠心
一片赤诚
对爱情:忠贞不渝
一往情深
模仿秀: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她在丛中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破 阵子
春景
【宋】 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 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 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 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 郎、翰林侍读学士、三 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 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 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 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 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 书。六十四岁病逝, 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 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 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 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