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1 视力减退
矫正屈光不正后
远视力≤0.1者为重度弱视, 0.2-0.5者为中度弱视,
0.6-0.8者为轻度弱视。
2 拥挤现象
分辨排列成行视标的能力较单个视标
差,称为拥挤现象。
E
USFH“E”VBNKGFDD
3 光感正常
•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许多方面有异常,如视 力减退,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和对比敏 感度下降,但它的中心凹和周边部视阈正 常,能察觉最暗淡的光亮。
*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随年龄增长,远视程度下降。
弱视的治疗
原则:抓紧时机,尽早治疗 方法:
• 矫正屈光不正,原发病的处理 • 遮盖治疗: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 • 视觉刺激(弱视治疗仪), 药物
弱视的治疗关键
• 早期发现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
2/6/2018
• • • •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准确的屈光检查,配镜 患者的依从性 社会各界的重视
弱视
弱视的概念: 弱视是眼睛无器质性病变,视力通过屈光矫正, 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儿童的视力标准。是功 能性的视力低下,与视觉发育有关。 弱视约占儿童发病率的3%
1岁 0.15-0.25 +3.00D 2岁 0.3-0.5 +2.00D 3岁 0.6-0.8 +1.50D 4-5岁 0.8-1.0 +1.00D 6岁-12岁
4 注视性质可分为:
• 中心凹注视 (中心点)
• • • • 中心凹旁注视 (距中心点 2度以内) 黄斑注视 (距中心点2-4度) 周边注视 (距中心点4度以外处) 游走注视 (无固定落脚点)
中心凹
中心凹旁注视
黄斑注视
检查
• 1 弱视检查: 2 — 5 岁应每年检测一次视力。此年 龄期儿童的视力可能达不到1.0,但只要达到0.5并 且双眼视力均等,说明视力发育正常。 • 2 斜视检查 • 3 红光反射 • 4 检眼镜检查 • 5 瞳孔反射
1.0以上
+0.50D-+1.00D
2/6/2018
弱视
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 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 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 般眼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和器质性病变, 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
定义
• 弱视是指眼 球没有明显 的器质性病 变,矫正视 力≤0.8者均为 弱视。
1.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性斜视患者。由于眼位偏斜 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 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 矫正视力下降 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双眼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 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 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 3.屈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 不正患者,主要见于高度远视眼或散光患者。 4.形觉剥夺性弱视: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 (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 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
视刺激疗法
• 原理: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视皮层细胞对不同空间频率
的图象有良好反应,并且具有方向性。视刺激仪利用反差
强(对比敏感高)、不同空间频率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
激弱视眼,引起视皮层细胞产生活动以提高视力。条栅可
弱视的发病率
• 我国儿童弱视发病 率约占2~4%,即 全国大概有1000万 儿童患有弱视。
2/6/2018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
• 近视:视远不清晰,可矫正;
• 弱视:视力低下,不能矫正,不可能有双眼 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不能胜任驾驶、测绘 及精细性工作。
弱视的病因
• • • • • • 小儿斜视 较高度远视、近视和散光 先天性白内障 重度眼睑下垂 先天的视中枢及视神经发育不良 ……
弱视
• • • • • 光觉异常:通过暗玻璃看视力表,视力减退几行。 拥挤现象:对排列成行的视标的分辨力比单个视标差。 对比敏感度下降 注视性质多为旁中心注视 视觉电生理异常
临床表现
• 视力和屈光异常 轻 0.6--0.8; 中 0.2--0.5;重 <0.1 • 拥挤现象 E E E E E • 弱视只发生在幼儿 • 弱视只发生在单眼视病人 • 固视异常
2/6/2018
弱视的定义
弱视是指眼部没有明显的疾病(器质性病变),但远视力 达不到0.9,而且配戴任何眼镜视力均得不到矫正。是临床 上常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多发生于儿童发育期,经过综合治疗后,大多数患儿视力 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国弱视发病率在2%~5%。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弱视的 患病率为4%左右。在我国大约有1500万左右弱视儿童,因 而弱视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
弱视最新定义
视力低下,但眼球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却不可用任何手段 来矫治,或一般矫治不到正常值称为弱视。弱视是一个很 复杂的眼科疾病,现今中华眼科学会对弱视诊断标准做出 了重大修正:从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9,调整为3岁以下儿 童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 相差2行以上就算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 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 弱视不能直接归因 于眼部及其视路的 任何结构异常所引 起的矫正视力低下, 是由生命早期异常 的视觉经历引起。
2/6/2018
弱视(amblyopia)
定义 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 正视力≤0.8者为弱视。(年龄) 病因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 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 / 或两眼视 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 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2/6/2018
2/6/2018
• • 3y
VAsc 0.6
• 是否可以诊断为弱视??
2/6/2018
临床表现
弱视
四、临床表现 • 视力不良:最佳矫正视力达不到该年龄段的正常视力。 附表:各年龄儿童的视力
年龄 9~12个月 1岁 2岁 视力 0.1 0.2 0.5 年龄 3岁 4岁 5岁 视力 0.7 0.8 1.0
4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3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 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妨碍 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觉剥夺可 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 严重。(单眼白内障、上睑下垂、医源性)
5 先天性弱视?
有器质性病变,如新生儿视网膜或视路出 血;微小眼球震颤等。
弱视原因
弱视的形成原因
• • • • • 斜视 屈光参差 形觉剥夺 先天性 屈光不正
2/6/2018
病因及分类
• • • • •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
知觉
形觉
弱视的分类
• • • • • • • • 斜视性弱视: 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皮质中枢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日久发生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遮挡瞳孔。 先天性弱视: 新生儿常有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 发于眼球震颤。 • 屈光不正性弱视: • 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者。
临床眼科专家认为:
弱视是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
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
天津眼科医院 岳以英 1990 (1033人, 2066眼)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视力 >1.0 平均屈光度 0.5—0.6占95% +2.44D 61.3% +2.18D 73.6% +1.95D 80.4% +1.66D 95.6% +1.30D
1 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 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 抑制而形成弱视。
• 单眼恒定性斜视,内斜视,水平斜视较间歇性斜 视,外斜视,垂直斜视更易发生弱视 • >5岁儿童斜视后不易发生弱视 • 弱视与斜视的程度无关
2 屈光参差性弱视
遮盖越彻底,弱视眼视力提高越快。
• 根据年龄、视力,配合弱视眼精细目力 工作,可刺激视觉,促进视力提高。
注意事项
• 避免遮盖性弱视: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特别是关
键期内,持续遮盖健眼,这种形觉剥夺有可能引起弱 视。为避免遮盖性弱视产生,对婴幼儿要选择部分时 间遮盖或交替遮盖,勤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 般停止遮盖1—2周即可恢复。
5岁以内儿童正常视力
• • • • • •
2/6/2018
年龄 1y 2y 3y 4y 5y
视力 0.1 0.4-0.5 0.6-0.7 0.8 1.0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有弱视
• 为儿童检查视 力是早期发现 弱视的最佳办 法
2/6/2018
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1-3岁
双眼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12岁
遮盖治疗
治疗方法
• • • • 遮盖治疗 精细目力训练 弱视治疗仪 综合疗法
2/6/2018
2/6/2018
• • • • • • • • • •
弱视的治疗方法 首先矫正屈光不正 遮盖法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 视刺激疗法(CAM) 后像疗法 Haidinger刷 红色滤光片,红光闪烁 矫正眼位,双眼单视训练 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
两眼屈光参差较大(相差2.50D以上),致使两眼视网膜成 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重的一 眼,日久形成弱视。
3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屈光不正,如远视、散光的 病人,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
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