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 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 “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 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 了辛辣的讽刺。
容; 3、领会作者孤独寂寞、痛苦惆怅的情怀; 4、背诵、默写诗歌。
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 诗要抓什么关键内容?
(一)、弄清史实 (二)、体会意图 (三)、领悟感情 (四)、分析写法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 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 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 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 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 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 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 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便是如此。
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借助注释,译读诗歌
(一)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 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 凉的气氛。
2、“月是故乡明” 是流传千古的 名句,你是样理解这句诗的?
“月是故乡明”虽是写景,却与上句 “露从今夜白”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 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的主 观感情的心中之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 月,本无差别,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说得那么肯 定。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作 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一)、弄清史实 (二)、体会意图 (三)、领悟感情 (四)、分析写法
(一)、弄清史实
长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
沙
物:
过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贾 谊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 遭迁谪”。
宅
(二)、体会意图
长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
沙 过 贾
情的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 介——贾谊故宅
由贾谊故宅见到的悲凉情景联想到 贾谊被贬的遭遇,由此又想到自己
谊 刚而犯上被贬长沙的现状,于是咏
宅 古抒情。
贾谊的 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身世
暗喻贾谊失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的 身分
奠定了全篇的 感情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 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 谪的悲苦命运。
长 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
沙
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 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
过 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
贾
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 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谊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
宅 刻,双关见意。
3、这首诗反映出怎样的社会 环境。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 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 达”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1、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 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2、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 望社会安定。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学习目标
1、了解与刘长卿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
背景介绍: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 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 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 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
长沙过贾谊宅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杜甫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历史背景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 容;
3、学习诗人手足情深、忧国忧民的高尚 品质。
4、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返回
(二)、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 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 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 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 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 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 诗情的现实原因。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
比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 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二)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
激战。
译文: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 战争打了多年至今未停。
自主学习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景象,渲染了怎样 的氛围?
2、“月是故乡明” 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 是样理解这句诗的?
3、这首诗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环境。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首联从哪个角度描写景象,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诵读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翻译诗句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 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 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 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 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比、衬托、用典等 。
鉴赏范例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 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 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 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 颇好。
(三)、领悟感情
长
沙 过 贾
本诗把史实和现 实扭和在一起, 感慨个人遭遇。
谊
宅
秋草 寒林 人去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孤独 寂寞
湘水 江山 黄叶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 黄叶飘零。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的心境
抑郁 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四)、分析写法
长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晚。 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译文:恰逢白露时节,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 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 家漂泊无法打听音讯。
(四)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况且。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
诗人介绍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 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 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 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 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 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 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 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 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沙 过 贾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 用典 双关
谊
宅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 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 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 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 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 愤懑情怀。
总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
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