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红色旅游策划方案目录一、赣州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二、赣州红色旅游有利条件三、赣州市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1、红色资源知名度不高2、资源开发层次较低3、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四、赣州红色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渠道策略4.促销策略一、赣州红色旅游资源概况赣州,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18万,其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北连本省吉安、抚州。
赣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古称虔州,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就有县郡建制;唐代,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宋代,赣州“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赣州三面环水,整个城市被章江、贡江两条江水所环抱,章贡二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赣州的“赣”因此而得名。
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在此流连,大哲人王阳明曾在此讲学,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吟诵的也正是这里的景色,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海瑞都曾驻足赣南,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岳飞、戚继光、石达开等一批名将在赣南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1994年赣州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赣州旅游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市拥有三星级以上饭店46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2家),旅行社62家,导游员14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已超万人。
赣州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独具特色,资源分布率达77%,森林覆盖率达76%。
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安远三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龙南九连山、崇义齐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宁都翠微峰、崇义阳岭、安远三百山、上犹五指峰、大余梅关、龙南九连山、上犹陡水湖、章贡区峰山),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宝葫芦农庄、崇义阳岭、瑞金叶坪红色旅游景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五龙客家风情园、龙南关西新围、安远三百山、定南九曲旅游度假村、赣县客家文化城、大余丫山风景区、兴国三僚景区、石城通天寨景区、会昌汉仙岩景区、宁都翠微峰景区),国家3a级旅游区3处(于都长征第一渡、龙南栗园围、龙南客家酒堡)。
目前,赣州已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
一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赣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1931年11月7日,在赣州瑞金的叶坪村,诞生了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故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彪炳史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打响。
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10.8万人,占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仅兴国一县就有烈士23719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37万人,每公里就有1名兴国籍战士倒下。
在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中,十大元帅中有9位(徐向前除外)、十大将中的7位(粟裕、陈赓、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都在赣南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战斗过。
这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
赣州因此被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主要有著名的苏维埃三大旧址群、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还有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兴国、邓小平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旧址等。
现有中央和国家40多个部委在这里寻根溯源,建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二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宋城”。
赣州是江西省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故有“江南宋城”之誉。
这里古迹众多,有被学界称为宋代孤品的古城墙,有中国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排水系统——古福寿沟,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还有沿用了近900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浮桥,中国八景文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郁孤台。
这里文化厚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客家文化的孕育地和传播地,更是风水文化发展和形成的地方。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成王成圣的王阳明在这里潜心研究心学;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在这里创作了千古奇剧《牡丹亭》;风水祖师杨救贫在这里创立了形势派风水理论。
这里名人荟萃,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海瑞都曾驻足赣南,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岳飞、戚继光、石达开等一批名将在赣南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此外,赣南还曾是蒋经国先生实践经国伟业之地,蒋经国先生曾经主政赣南达6年之久,留下了蒋经国旧居、中华儿童新村等许多遗址。
三是民风淳朴的“客家摇篮”。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
2004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世界客属中再次奠定了客家摇篮的地位。
这里有600余幢神奇的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和安远的东升围,走进围屋就走进古老的城堡。
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客家文化城,是客家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还有那尘封已久的客家古村落——白鹭村,等着你揭开神秘的面纱;更有那古风古朴的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客家擂茶,纯情的客家女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魂牵梦绕。
四是风景秀美的“生态家园”。
赣州素有“绿色宝库”、“生态王国”、“江南水乡”之美称,赣州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故有“东江源头”之名。
俗话说“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流博罗”,这条河就是安远三百山的镇江河。
三百山绵延333平方公里,这里有奇峰幽谷、飞瀑深潭、古树怪石、温泉地势;这里原始森林茂密、奇花异草斗艳、飞禽走兽成群,是饮水探源、登山探险、科考野营、温泉度假的好地方。
此外,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崇义阳岭,负离子含量平均达9.2万个单位,最高值达19.7万个单位,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这里天空云淡、竹海茫茫、飞瀑流泉,空气清新,是一个休闲养身的好去处。
赣州以东江源头——安远三百山、高峡平湖——上犹陡水湖、“天然氧吧”——崇义阳岭、“水上丝绸之路”——大余梅关、道教第35福地——宁都翠微峰、“江南蓬莱”——会昌汉仙岩为代表的丽山秀水,一定能让你忘却城市的喧嚣、市井的烦忧,享受回归自然,释放压力的快感。
五是名扬海外的“世界橙乡”。
赣州是中国最适宜种植脐橙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得天独厚的脐橙、柑橘种植基地,全市果业总面积263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80万亩,产量140万吨,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被誉为“世界橙乡”。
如果秋冬季节来到赣州,正是橙黄桔红之时,满山遍野所看到的都是成片橙黄,丰收美景尽入眼帘。
可以到橙园里尽情享受采橙、品橙的乐趣。
六是享誉世界的“堪舆圣地”。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堪舆文化、儒释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
赣州兴国的三僚村,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成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
风水祖师杨筠松(名益,号救贫),携弟子曾文辿、廖金精隐居三僚著书立说,创立中国赣派风水文化理论体系,三僚曾、廖二姓师承杨公奇术并发扬光大。
从此,中国风水文化传播海内外。
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朝,共出了24个国师、72个明师,其中白衣承诏,由皇帝钦封为钦天监博士的风水师就达36人。
古都南京、北京著名建筑,如明十三陵、故宫、长城清东陵等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
二、赣州红色旅游有利条件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赣州在中国革命史上曾是风起云涌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块土地上导演了一出又一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在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中,十大元帅中的九位、十大将中的七位都在赣南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过。
在当时中央苏区的24个县中,赣州占了12个。
赣州作为共和国古都的所在地,毛泽东在此进行了建国的伟大尝试,邓小平在此进行了冶县(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担任过会安寻中心县委书记)的尝试。
可以说,赣州这块红土地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到处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随便走进一个村庄,就是一处靓丽的红色旅游景点。
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2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他景点单位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瑞金、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等地,都有着丰富且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发源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的美誉,经过多年的开发,已形成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三大红色旅游区,建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尤有近年建成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念园。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毛泽东曾亲自为兴国书写“模范兴国”四个大字。
兴国红色旅游资源被概括为“一园一院四馆七大革命旧址”。
有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之美称的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和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于都长征大桥、于都红军大桥、长征广场等吸引着各地游客参观游览。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地、指挥中心和主战场之一,爆发过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召开过一系列作出重要决策的会议。
其全国第一座全面反映和展示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史的国家级综合性纪念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作为红色重点工程,已建成为一个集纪念性、博览性和景观性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
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央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军攻克当年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和朱德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会昌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驻地,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二十二师旧址、文武坝革命旧址群等亦留下不少革命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