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利昂[1]

氟利昂[1]

氟利昂氟利昂-11分子式CCl3F,分子量137.38,学名一氟三氯甲烷。

熔点-111℃,沸点23.7℃,密度(20/4℃)1.487克/厘米3。

有乙醚味,不燃烧。

氟利昂-12分子式CC12F2,分子量120.92,学名二氟二氯甲烷。

熔点-158℃、沸点-29.8℃。

密度(20/4℃)1.486克/厘米3。

无色无味气体,无刺激性、无腐蚀性。

氟利昂-13分子式CClF3,分子量104.46。

学名三氟一氯甲烷。

熔点-182℃、沸点-82℃、密度(-130℃)1.703克/厘米3。

无色气体。

氟利昂-14分子式CF4,分子量88.01。

学名四氟甲烷或四氟化碳。

熔点-191℃,沸点-128℃,密度(-130℃)1.62克/厘米3、无色无味气体。

对热稳定,化学性质稳定。

氟利昂-114分子式C2Cl2F4,分子量170.93。

学名1,1,2,2-四氟-1,2-二氯乙烷。

结构简式CClF2-CClF2。

熔点-94℃、沸点3.55℃、密度(20/4℃)1.470克/厘米3。

无色无味气体。

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燃烧。

1 氟里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

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2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

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3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

在此不做说明。

4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

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

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

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

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5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

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

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

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

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

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R134a来代替。

6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

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

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

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

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

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7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

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是近年来鼓吹的环保冷媒,但会造成温室效应。

是比较理想的R12替代制冷剂。

8 氟里昂与水的关系:氟里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

从低温侧进入装置的水分呈水蒸气状态,它和氟里昂蒸气一起被压缩而进入冷凝器,再冷凝成液态水,水以液滴壮混于氟里昂液体中,在膨胀阀处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阀门,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水分还能使氟里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

9 氟里昂与润滑油的关系: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但在高温时,氟里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

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来防止氟里昂的溶解。

氟里昂主要用作制冷剂。

它们的商业代号F表示氟代烃,第一个数字等于碳原子数减1(如果是零就省略),第二个数字等于氢原子数加1,第三个数字等于氟原子数目,氯原子数目不列。

由于氟利昂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

目前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漏洞,有些漏洞以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氟利昂的化学物质。

氟里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

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根据资料,2003年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公里。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万分之一,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由于氟里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滞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氟里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Cl+O3→O2+ClO ClO+O→O2+Cl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氯氟里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

总的结果,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O3—→3O2 (虽然反应中氟里昂分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但由于其参加了反应过程,因而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催化剂)。

反应机理: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条件不好打,自己加上)O3 —→ O2 + O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CF2Cl2 → CF2Cl• + •Cl自由基链反应Cl• + O3 —→ ClO• + O2ClO• + O —→ Cl• + O2总反应:O3 + O = 2O2二氯二氟甲烷氟里昂的介电常数为2,可以采用脉冲时域反射物位计进行物位测量。

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

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

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

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专家表示: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剂全部都是氟里昂制品,非氟里昂制冷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来。

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第一类氯氟烃类产品,对于氢氯氟烃类产品和氢氟烃类制冷剂,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使用时间。

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谈“氟”色变正戊烷CAS No.:109-66-0分子式:C5H12分子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72.15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薄荷香味。

熔点(℃):-129.8沸点(℃):36.1相对密度(水=1):0.626 mg/m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8饱和蒸气压(kPa):53.32(18.5℃)燃烧热(kJ/mol):3506.1临界温度(℃):196.4临界压力(MPa): 3.37闪点(℃)flash point 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40引燃温度(℃):260爆炸上限%(V/V):9.8爆炸下限%(V/V): 1.7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制造人造冰、麻醉剂,合成戊醇、异戊烷等。

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识丧失。

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

可引起轻度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乙醇密度:0.789 g/cm^3; (液)熔点:−117.3 °C (158.8 K)沸点:78.3 °C (351.6 K)在水中的溶解度:pKa 15.9黏度:1.200 mPa·s (cP), 20.0 °C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折射率:1.3614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饱和蒸气压(kPa): 5.33(19℃)燃烧热(kJ/mol):1365.5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 6.3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19.0爆炸下限%(V/V): 3.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离性:非电解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