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字表修饰如何判定?
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 2009-03-25 21:15 阅读4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今天在做练习的时候,有学生问我“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和“吾尝跂而望矣”两句中的“而”该如何理解。
我告诉他们是表修饰关系。
他们坚持认为是承接关系。
能这样理解吗?今天晚上,我看了一个老师的博客,把他的内容粘贴过来。
大家一起讨论下。
引用别人的博客内容:“而”是古代汉语中运用最广泛而又最灵活的连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短语或分句,表示两种行为、性质或事件的联系。
从连接的前后两项的意义关系来看,情况很复杂,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并列、修饰、承接、假设、因果和转折。
其中,犹以表修饰的用法不易分辨,现在把判
断“而”表修饰的方法提出来,希望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一点帮助。
看下面这组例句:
①子路拱而立。
(《论语·子路从而后》)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业。
(《荀子·劝学》)
④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⑤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⑥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苏轼《石钟山记》)
⑧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上八个例句中加点的“而”并不都表示修饰关系,但有些资料却认为①②两个例句中的“而”也表修饰,“拱”和“跂”做方式状语。
其实,这种理解没有注意到现代汉语语法对这种形式的处理。
如“坐着看书”、“站着吃饭”、“走着聊天”、“乘船渡江”,这些短语中的“坐着”、“站着”、“走着”、“乘船”,虽然表示方式或状态,但并不是方式状语,现代汉语语法称这类短语为连动短语,由这一短语做谓语的句子叫做连动谓语句。
既然是连动,就绝不可能是修饰关系,而应是并列关系或承接关系。
因此“子路拱而立”(子路拱着手站着)中“而”应为并列关系,“吾尝跂而望矣”(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中“而”应为承接关系。
那么,什么情况下,“而” 表示修饰关系呢?
我们分析一下后面六个例句。
③④两句中的“终日”“ 晨”是时间名词,做后面动作行为的状语,“而”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⑤⑥⑦三句中的“率尔(轻率的样子)”、“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弛然(放心的样子)”、“ 徐(慢慢的)”都是形容词,表示动作的情态,做后面动词的状语,“而”也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⑧句中的 “因其势(根据客观形势)”是介宾短语,做状语,表示动作的条件,“而”同样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
综上所述,古汉语中,“而” 表示修饰关系,“而”前面的词就应该是时间名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短语等能够着状语的词或短语,而不是其它词类。
这样,就能把“而” 表示修饰关系的用法与其它用法区别开。
在这里能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去分析古代汉语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