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材料》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
1.石灰熟化过程中的陈伏是为了(C)。
A.利于结晶
B.蒸发多余水分
C.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降低发热量
2.水泥的强度是根据规定龄期的(C)划分的。
A.抗压强度
B.抗折强度
C.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D.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3.木材的各种强度中,强度值最大的是(A)。
A.顺纹抗拉
B.顺纹抗压
C.顺纹抗弯
D.抗剪
4.当木材细胞壁中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内尚无自由水时,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B)。
A.平衡含水率
B.纤维饱和点
C.木材吸水率
D.标准含水率
5.塑料制品受外界条件影响,性能逐渐变坏,质量下降的过程称为(B)。
A.磨损
B.老化
C.降解
D.腐蚀
6.水泥中石膏最佳掺量与熟料的(B)含量有关。
A.硅酸二钙
B.铝酸三钙
C.二水石膏
D.无水石膏
7.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的吸声能力不同,通常把对125、250、500、1000、2000、4000Hz6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A)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0.2
B.0.5
C.0.8
D.1
8.不属于高分子材料的特点是(B)。
A.比强度高
B.弹性模量高
C.隔热性好
D.耐水性好
9.弹性模量反映了钢材的(D)。
A.硬度
B.强度
C.韧性
D.刚度
10.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多次冻融作用而不破坏的性质叫做(D)。
A.耐候性
B.抗渗性
C.耐冻性
D.抗冻性
11.下列钢材中,塑性及可焊性均最好的为(A)。
A.Q215
B.Q255
C.Q275
D.Q235
12.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的吸声能力不同,通常把对125、250、500、1000、2000、4000Hz6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A)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0.2
B.0.5
C.0.8
D.1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主要参数是(C)。
A.单位用水量、配制强度、砂率
B.单位水泥量、配制强度、砂率
C.单位用水量、水灰比、砂率
D.单位水泥量、水灰比、砂率
14.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掺入适量石膏的作用是(B)。
A.促凝
B.调节凝结时间
C.硬化
D.增加强度
15.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A)水泥。
A.普通硅酸盐
B.矿渣硅酸盐
C.火山灰质硅酸盐
D.粉煤灰硅酸盐
16.钢材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B)。
A.钢的强化
B.时效
C.时效敏感性
D.钢的冷脆
17.当木材细胞壁中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内尚无自由水时,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B)。
A.平衡含水率
B.纤维饱和点
C.木材吸水率
D.标准含水率
18.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最主要的特点是(D)。
A.体积膨胀大
B.体积收缩大
C.大量放热
D.凝结硬化快
19.水泥中石膏最佳掺量与熟料的(B)含量有关。
A.硅酸二钙
B.铝酸三钙
C.二水石膏
D.无水石膏
20.塑料制品受外界条件影响,性能逐渐变坏,质量下降的过程称为(B)。
A.磨损
B.老化
C.降解
D.腐蚀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
1.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包括(ABC)。
A.粘滞性
B.塑性
C.温度稳定性
D.防水性
E.耐腐蚀性
2.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包括(AB)。
A.碱-硅酸反应
B.碱-碳酸盐反应
C.碱-磷酸盐反应
D.碱-硫酸反应
3.石灰易出现干缩裂缝,一般要掺入(ACD)混合使用。
A.砂
B.石
C.纸筋
D.麻刀
4.人造板材分为(ABCD)。
A.装饰单板
B.胶合板
C.纤维板
D.细工木板
5.下列化学元素是碳素钢中有害杂质的是(ABD)。
A.磷
B.硫
C.锰
D.氧
6.钢材的工艺性能主要有(BD)。
A.抗拉性能
B.冷弯性能
C.冲击韧性
D.焊接性能
7.石膏胶凝材料有(ABCD)。
A.建筑石膏
B.高强石膏
C.无水石膏水泥
D.高温煅烧石膏
8.砂浆按其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可分为(ABC)。
A.水泥砂浆
B.石灰砂浆
C.混合砂浆
D.砌筑砂浆
9.石灰易出现干缩裂缝,一般要掺入(ACD)混合使用。
A.砂
B.石
C.纸筋
D.麻刀
10.混凝土的强度受下列(BD)因素的影响。
A.坍落度
B.水灰比
C.水泥品种
D.水泥强度
11.蒸养砖的主要种类有(BCD)。
A.石灰砖
B.粉煤灰砖
C.灰砂砖
D.炉渣砖
12.对空气声,应选择(AB)的材料作为隔声材料。
A.密实
B.沉重
C.轻质
D.疏松
E.多孔
13.砂浆按其所用胶凝材料的不同,可分为(ABC)。
A.水泥砂浆
B.石灰砂浆
C.混合砂浆
D.砌筑砂浆
14.瓦的种类有(ABCD)。
A.烧结类瓦
B.水泥类瓦
C.高分子类复合瓦
D.玻璃纤维沥青瓦
15.人造板材分为(ABCD)。
A.装饰单板
B.胶合板
C.纤维板
D.细工木板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15分。
)
1.高铝水泥不能与石灰或普通水泥混合使用。
(√)
2.烧砖时窑内为氧化气氛制得青砖,为还原气氛制得红砖。
(×)
3.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与石子的质量百分率。
(×)
4.纤维饱和点是木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
5.所谓绝热材料就是绝对不会导热的材料。
(×)
6.琉璃制品是玻璃制品的一种。
(√)
7.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8.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in),不能用坍落度评定混凝土流动性。
(×)
9.所谓绝热材料就是绝对不会导热的材料。
(×)
10.琉璃制品是玻璃制品的一种。
(√)
11.钢筋经冷拉强化后,其脆性略有增加。
(√)
12.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成为塑性材料。
(×)
13.沥青的选用必须考虑工程性质,使用部位及环境条件等。
(√)
14.石膏由于其抗火性好,故可用于高温部位。
(×)
15水泥中石膏最佳掺量与熟料硅酸二钙的含量有关。
(×)
四、简答题(共3道试题,共15分。
)
1.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化,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2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缺点是什么?
1、轻质、经济性强;
2、保洁且承重;
3、较好的力学性能;
4、耐火性好;
5、弹性模量小、变形大;
3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自然界,如植物中的纤维,动物中的蛋白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为类的需要,人类创造性地合成了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各种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分类:1、根据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2、根据分子结构分为线型和体型两种结构;3、根据对热的作用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4、根据制备时的反应类型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5、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用途分为塑料、纤维和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