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案(精)

关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案(精)

关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 00405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案由 :关于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卢柯
主题词:青少年 , 精神文明 , 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目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仍是我们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沈阳市来讲,未成年人有 93万。

据调查,部分中小学生景仰社会上的“黑老大”胜过崇拜父母和老师; 有许多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一夜之间成了犯罪分子; 网吧中 2/3以上人员是未成年人;据报道,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此, 弘扬礼仪文明、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十分重要和必要。

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一、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礼仪教育内容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人文关怀,学生“知行不一”现象严重。

二是礼仪教育与训练分离,或只重训练, 忽视学生内在道德水平的提高;或只注重说教,践行不够, 缺乏必要的思想辅导。

三是礼仪教育长效机制薄弱。

礼仪教育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制度、组织、管理、评价等要素方面还没有做
到细化、优化、科学化,难以保证礼仪教育活动坚持经常、富有成效。

四是礼仪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示范作用和施教力度明显不足, 督导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

五是礼仪教育还没有进入学生课堂。

礼仪教育还只停留在活动范畴, 一些礼仪教育活动注重追求轰动效应和立竿见影。

同时, 礼仪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影响着礼仪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完善礼仪教育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环境、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等,重新组合具有层次性、系列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原理,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

2.健全长效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礼仪教育融于社会日常运行系统之中,更多地综合运用政策、行政、宣传等导向作用,激励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并将之作为考核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教育部门要专设礼仪教育办公室, 明确礼仪教育负责人;要尽快健全礼仪教育机制和体制,在制度规范、方法手段、队伍建设、评估激励、经费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落实。

3.提高教师礼仪素质。

教育部门要开展“抓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落实局部人员岗
位责任, 开辟教师自我发展局面”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 加大力度组织一级二级培训, 力争做到“礼仪教师培训上岗”; 鼓励和倡导礼仪教师、班主任承担礼仪教育科研课题, 逐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礼仪教育学科带头人。

4.营造礼仪环境。

社会各组织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 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 为未成年人提供礼仪教育基地、活动场所和设施, 完善社会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建设、净化、防护、监察工程,加强对互联网、电视、图书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礼仪支持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礼仪教育课程化。

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和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化建设, 把文明礼仪教育做为一门学校必修课程, 纳入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活动,有实效”。

6.优化礼仪教育策略。

一是强化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倡导自我教育,体现“教学做合一”。

二是研究礼仪规范内化对策, 注重学生内在道德水平的提高, 使学生“内外统一”。

三是礼仪教育心理化,注重心理辅导。

四是礼仪教育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

五是大力推广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来源:中国政协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