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参育苗养殖

海参育苗养殖

海参育苗、保苗、车间内养成及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品,被列为“八珍”之一,是一种极具滋补价值的高档营养食品,这决定了其售价一直不菲。

但是,近几年来,海参养殖企业越来越多,海参的产量越来越大,可价格仍然不见下降的迹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海参供应量增加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海参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且涨幅可能超过供应量的涨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大大刺激了海参养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海参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许多育苗厂家从事刺参的人工育苗,可是因为许多条件的制约,导致产量低、养殖周期过长、参皮过薄且成品率低,从而制约了刺参养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产业化。

同时,刺参在自然海区生长,具有夏眠的习性。

即体重超过20克的个体均会出现夏眠,不论是在辽宁、河北还是山东省,既在黄、渤海生存的刺参,均具有此习性。

由于休眠期间,刺参不食、不动,且出现因缺水而造成体重减轻的现象,这给养殖带来很大不利。

为缩短养参的生产周期,创造一个使刺参能常年生长的良好条件,是海参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验结果证实,“水温”是刺参休眠与否的决定因素,通过陆上车间内人工控温,可以解除因夏眠、冬眠而造成的失重,可以缩短人工养殖生产周期。

绥中电厂三益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的海滨,常年拥有得天独厚的电厂循环热海水资源;电厂高压蒸汽资源;今年三益公司又投资106万元上马两台螺杆制冷机组,对海水进行降温。

在根本上解决了陆上车间内控温环节中的“瓶径”问题。

从而形成陆上车间内常年不间断的育苗、养成与海上增养殖相结合的全方位、无间歇海参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达到全年时间中任何时段都有各规格的海参幼苗、稚参、商品参。

这样从营销方式中寻求突破水产养殖经营者要改变过去“长年养鱼,年终卖鱼”的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和策略,如“随养随卖”;什么时候价格合适什么时候卖;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可随时上市;还可以抓住地域性价差信息的机会,实现异地销售;也可以以参苗换取养殖户的成品参、半成品参等等。

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集成养殖模式,达到海参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一)育苗主要技术内容:亲参的采捕及蓄养、产卵与受精、幼体培育、稚参的采集和培育、稚参的培育(包括稚参前期培育、稚参后期培育、幼参培育、直到商品幼参)。

1、亲参的采捕及蓄养采捕自然海域中刺参,夏至前后,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个体较大,体长20厘米以上,体重大于250克,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

操作时,操作人员在采捕海参时注意不可有油污接触海参。

海参在最短时间内运回繁殖场所。

密度2头/升水放置于塑料袋内,并放在保温箱内,保持温度。

运输时应注意避免参体挤压,并防止高温,可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运输。

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蓄养的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掌握在16摄氏度——18摄氏度。

亲参的培育密度不要超过30头/平方米。

每日按亲参体重的4%投喂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饲料。

蓄养的时间以1周左右为宜,如果捕到性腺发育整齐、成熟好的亲参,当天晚上就能大量排放。

2、产卵与受精刺参人工催产方法一般亲参采用阴干升温刺激法和阴干流水等刺激法,诱导产卵的方法是否生效,关键在于性腺的发育是否成熟。

根据刺参产卵的习性,产卵应选择在晚7时—10时进行,发现亲参活动频繁,并沿着池壁上移,不久雄性便会排放,此时,值人员要立即将它捞出,此时要反复洗卵多次,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为避免精卵堆积,每30分钟搅动一次。

3、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饵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虹吸选育,选育中上层幼体,培育池密度控制在0.5个/毫升左右。

注意换水与管理。

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而采用金黄色藻和硅藻混合投喂效果更好。

投喂要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不可一次投喂过多,否则刺参幼体易消化不良。

单泡藻类的投喂量分别为小饵幼体1万细胞/毫升,中饵幼体1.5万/毫升,大饵幼体2万细胞/毫升,如果胞藻类不足可搭配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鼠尾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PPM—20PPM(鲜重),海带草发液每天投喂量10PPM—14PPM,食用生澄清液每天投喂量6PPN—8PPM(干重)。

在生产中要通过镜检刺参幼体胃的饱满程度而加以调节,一般胃区内有1/2饵料即可。

在浮游幼体培育期间,刺参一般不要倒池,因为每一次倒池都会损伤幼体,主要依靠换水来改善水质,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3—1/2。

为使幼体均匀分布,每隔一小时用翻水板上下翻动池水1次。

浮游幼体的培育水温20摄氏度—25摄氏度,一般每隔3天—4天用虹吸管清底1次,要做到彻底干净,把池底的残饵、原生动物、幼体的排泄物等清除出去,清除后的污物要倒入大桶内,上浮的幼体应移入池内继续培养。

4、稚参的采集和培育当幼体20%—30%发育至撙形幼虫时,即可投放稚参采集器。

采集器使用波纹板。

附着基投放前要用0.5%。

氢氧化钠浸泡1天—2天,然后用水洗去药物,洗刷干净后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

底栖硅藻附着的多少直接影响附苗量,因为稚参在这一时期摄食力较弱,如果附着基上没有足够的饵料,稚参变态率和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经过10天—20天的培养,附着基上面附着一层底栖硅藻,此时即可投放使用,投放密度为80片/平方米—100/平方米,成60度角或45度斜放,以使投喂时承接饵料。

稚参采集密度不要过大,一般为0.5头/厘米。

体长2毫米以前的稚参,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也可以投喂一些单胞藻类,并逐步增加光照强度,使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得以繁殖。

随着稚参的生长,要及时补充新的底栖硅藻及鼠尾藻磨碎液,当稚参体长达2毫米以上时,可完全以鼠尾藻磨碎液为饵料,每日投喂4次,每次20PPM—30PPM。

稚参培育采用流水方法来改善水质,一般每天流水4次—6次,每次1小时,每天的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2—3倍,并在水温较高时增加流水量,此时要注意稳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当小于3.6PPM时,稚参会出现病态,当小于1.0PPM时稚参会大量死亡。

由于投喂时间过长,鱼苗后期要注意搞好培育池的清底和稚参的倒池,并视情况进行稚参的筛选,并分期出池,以利于个体小的稚参迅速生长。

刺参的苗种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亲参的采集与蓄养产卵、受精与孵化耳状幼体培育樽形幼体培育及投放采集器商品苗种幼参培育稚参后期培育稚参前期培育图1 刺参苗种生产工艺流程(二)陆上工厂化养成1、控温方法目前最经济的控温方法有: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夏季,可利用海带育苗低温海水的设施,进行降温;冬季,可利用鲍鱼排放的温水,进行升温。

二是利用坑道,冬暖夏凉的地温特点,调节水温。

在夏季最高水温保持在21摄氏度左右;在冬季,最低水温保持在7摄氏度~8摄氏度左右。

三是利用海水深水井,该井水温一般冬季为12摄氏度~13摄氏度,夏季为15~16摄氏度,是养殖刺参生长的适宜水温。

但要注意盐度,一般盐度不要低于25。

随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日成熟与提高,采用全控温养参,也将成为现实。

2、养参设施(1)多层流水池:为充分利用空间和减少能量损耗,降低养参成本,一般可在室内建造多层(一般3层)的立体养参池。

养殖池,可用砖、水泥结构或者用框架塑料水槽。

养殖池的规格为200厘米*80厘米*40厘米,两层养参池之间的间距为60~70厘米。

在养殖池中,可设养参池大小相应的网箱(8~20)目。

采用网箱,便于“清池”与倒池。

在养参的初、中期,网箱底上可铺上相应带孔的黑塑料波纹板,以供参苗附着并承接饵料,在后期,可拆除网箱。

(2)专设养参池为适于养参,应建造专用养参池。

养参池为砖、水泥结构。

养参池,应建成长椭圆形的水泥池。

池子大小为30~50立方米,深为1.0~1.2米,池底应成锅底形,设中央排水口。

排水口,设可置换排污网(排污网网眼大小根据参苗大小而定)。

排污,可进行人为控制,随时均可排污。

进水口,应设上、下两组,进水管口与池壁成一定角度。

进水时,使水流在池内按一定方向旋转,以利于将粪便等污物集中池底中央的排污口。

池中设充气装置,每平方米安充气头1个。

为提高养参效益,池中可设置多层附着器,可立体利用水体。

进水管应设冷、热水管,用以调节水温。

3.苗种放养放养苗种的规格大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定,一般陆上工厂化养参的苗种应在5厘米以上,如果用于季节性养参,则其放养规格可提高至50克/头;放养密度,可按参苗规格的大小而定。

如果放养体长5厘米的参苗,则放养密度为1~2千克/立方米,即500~1000头/立方米;如果放养规格为50克/头的大规格个体,则放养密度为3~5千克/立方米,当个体增大后,放养密度可增至5~8千克/立方米。

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流水量和充气量,均相应增大。

同时,要注意调节水温。

4.饲养管理:(1)水温调节及换水最经济的用水,是利用海水深井。

这样,可免去水的升、降温所需要的能耗,大大降低养参成本。

海水深井,冬季水温为11摄氏度~12摄氏度,夏季水温为14~16摄氏度,适宜于养参,也是海参快速生长的适宜水温。

如果采用人工调节水温,应尽量调至适宜于海参快速生长最适宜的水温,当然也要考虑节省能耗。

采用多层水池(槽)养参,进水应从上层水池(槽)进入,然后,从上至下顺次流出;如果采用流水方式养参,为节省能耗,应配备回水贮水净化池,尽量在冬季将回水净化后在利用。

在冬季也可采用换水的方法,日换水2~3次,并结合及时排污。

采用多层水池(槽),日流水量应为3~8个量程;大池养参的日流水量,可根拒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日流水量为2~4个量程。

(2)投饵投喂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2次,投饵量为养殖参体重的3%~10%。

可根据养殖刺参的大小,水温、摄食状况,并依据残饵及粪便的观察进行调整。

应尽量减少残饵及饵了的流失。

这样,不仅可降低养参的生产成本,也可以减轻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投饵,应均匀地泼撒到附着基上和池底。

对多层水池养殖,更应做到均匀泼洒。

人工配合饲料,应制成小薄片状,以便于沉降并保持良好的水质。

(3)投饵应不间断的充气,以保证提供充足的氧气并降低氨氮。

(4)清污与倒池采用多层水池(槽)养参,在管理上比较麻烦。

每天必须清污,即采用虹吸法清除污物和粪便,以改善水质。

每周应倒网箱1次,并彻底清刷水池(槽)。

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则应及时倒池。

采用特殊设计的养参池,因随时可以排污,即每日可及时清池,根据具体情况,每隔7~10天,应彻底清刷池底1次。

(5)病害防治目前,再刺参养殖的过程中,病害还较少,特别是在大流水量的养参中,病害更为少见。

主要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溃烂的个体,如果发现,应及时拣出并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