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摘要: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东方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情趣。

明朝时期更是将园林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

在经过唐宋时期大气、婉约设计布局后,明代园林展现出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巧妙融合,使明代园林的艺术境界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词:园林艺术;古典之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之美;人文历史价值中国园林建筑与其它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一样,以特有的艺术符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园林设计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园林的构图布局、建筑与环境的表情达意,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含蓄的思想意境。

明代园林建筑更是中华古典园林建筑发展最成熟时期,其独特的设计所传递的思想境界为世界建筑领域独有。

一、不同时期园林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文化表象从艺术发展角度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

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以先秦战国时期为园林建筑设计的萌发期,此时园林的功能还以实用为主,兼顾休闲,建筑艺术设计并不突出。

到了汉唐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园林建筑艺术的形成。

此时的园林设计以经能够很好的表现主题特色,不同的园林在设计者参照自然地形和建筑构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在里头,特别是园林主人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使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与书画衔接最为紧密,成就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山水美秀、迭石树峰、宫殿亭阁,高低错落的山水画般艺术美景。

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和战乱破坏,这些园林艺术杰作都在历史车轮中消失,化为历史尘埃。

现代存留的园林建筑只能以明朝时期建造的年代最久,明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1]37。

特别是明朝在推翻元朝外族统治后,大力弘扬推行传统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全力复古,这种风潮使中华传统园林艺术建筑得到继承和发扬。

逐渐形成了以皇城北京和江浙一带两大园林建筑风格群落。

二、明代园林建筑特点的形成明代园林继承了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精髓,在园林设计和艺术表现上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个性特征,每座明代园林除了艺术表现力外,更增添了艺术活力和个性张力。

纵观明代园林建筑设计,可清楚感觉到明代园林与传统文化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相互渗透影响。

1与思想境界贯通的隐逸主题。

在明代,由于历史文化的积累丰富,同时现实社会为官难任等残酷生活环境,催生出众多隐士,这些人看透世俗险恶,丢掉一切世俗功名利禄,在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中体会人生乐趣。

这种隐逸之风古之有之,商周时期“伯夷、叔齐”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都曾隐匿山水。

明朝政治残暴的现实,更加促使隐逸之风在文人雅士间开始流行,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冲击,明代的书法绘画都大量呈现出隐逸之风,明代园林设计更是受到这股思潮的冲击,在园林建筑设计上体现隐逸风格来体现园林主人性格的孤傲高洁。

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隐逸之风气逐渐成为园林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大量能人志士无用武之地,将满腔热情寄情于山水。

在他们的住所建造园林以抒发自己“天才无用、明志天下”的心胸。

2园林设计与艺术相联系的表现内涵。

(1)书画的影响。

明朝在经过上百年苦心经营发展后,政治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一些官宦、贵族商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乐,将文化艺术植入自己的园林中附庸风雅,这种风气在明朝中后期十分盛行,间接推动了高雅的园林设计在明朝的推广传播。

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介入也是明朝园林争相表现的特征之一。

明代书法绘画因能人辈出,成为中国书画艺术表现最完善、形式最丰富时期[2]102。

以唐寅、仇英、沈周等书画大家,继承宋元书画特色,展现新的书画意境。

这种复古审美情趣,使当时的人文书画家热衷在山林隐逸、创造人居环境中即兴写意,与苍崖对话,与青松明月为伍。

使当时文人推崇追求脱俗的生活情境,这种心境的释放推动了明朝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2)宗教的影响。

明代园林艺术还深受宗教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出家为僧,在霸业大成之后对佛教采取推崇支持态度,致使佛教思想在明代初期极为盛行,佛教之物不但家家供奉,很多园林都有佛教建筑存在。

到了明世宗之争时期,开始推崇道教打压佛教,推行“极致为虚、极静为笃”、“长生不老”和“白日飞升”等道教理论。

据《明会典》记载,明世宗朱厚熜为帝时,上清宫道士邵元节,被官拜礼部尚书,享一品服。

这种支持使得以全真教等道教影响日重,逐渐形成明朝中期道教与佛教、儒家三教平等、三教合一的思想[3]23。

道家思想虽然并非明朝主要思想,但其归朴求真自然的美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

以至于形成以竹林七贤等明代文人文化圈,他们以这种个性与世界抗争,其隐逸生活与园林壶隐环境形成共鸣。

在明代大多数文士都带有“隐”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明代园林设计发展,使得明代园林展现出朴素、归真、恬淡自然的美学思想及适心任性的人生态度三、明代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构搭配中华传统文化在明代再次回归正统,无论思想还是表现手段都得到继承和发展。

这一时期,宗教、绘画和隐士思想,都对明代园林建筑产生很大触动,从而塑成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特点。

在众多因素影响下,明代园林建筑在艺术大师的构思中体现出发自天然,融于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

园中建筑朗疏有致,在注重位置搭配上来体现与自然山水之间关系。

每栋建筑物即独立成景,又与周围环境意境相容。

人工建筑功能不在单一更趋多样化。

在高雅古朴的形态表现中,又体现人文特征。

这种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联的建筑语言,成为明代中期园林设计主要表现形式,如明代拙政园中亭台楼阁、廊桥舫榭,在展现人文景观的同时,又兼具游人在此小憩、茶饮、抚琴弈棋等生活化作用。

在空间设计上,明朝园林更能体现建筑中景物之间的巧妙设置,以合理性特点达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默契统一,从而达到对园林建筑要求和精神世界之间的满足。

明代园林最能够展现空间的合理设计,在城市中的深宅大院内有限空间内也可营造出山水错落有致的境地,在郊外大型园林中,则突出分散点缀设计,体现田园野居风格。

人文景观散布园林中,以散逸形态出现,每一个建筑个体都有其独立性,建筑格局看似随意,实则在建造过程中,每处建筑都经过精确巧妙设计,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散乱的建筑多建于山林或溪水畔,以水体、密林围绕建筑组成园林景观。

建筑在此期间往往隐匿其中,随着视角变化时隐时现,这种建筑设计表现,呈现出无欲、无求、无为境界。

在明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围绕中心组建建筑群落经常被用到,这种建筑构思到了明朝已经打破传统基础表象,更多的是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意境互动表现这种效果。

园林景观的设置都暗含向心力。

随着观赏角度的移动,可以感受到这种奇妙布局特色。

在多数情况下园林景观核心区都建有高大建筑,其旁簇拥山石、水体。

明代园林中的突出印记是亭台楼阁的临水而建。

在书画艺术影响下,园林与山水意境就已经密不可分。

园林设计已经不再突出堂皇富贵,更多的是体现山水意境。

明代园林“古猗园”就以这种人文景观建筑与山石水景相互映衬,在山水映衬中体现了“亭台皆临水,屋宇不碍山”的书画境界。

常常使得游人观风赏景过程中,经常处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奇妙境地。

在建造园林建筑过程中,曲廊花墙相阻隔,在院内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然空间,有些空间小巧玲珑,如同秀美的盆景赏心悦目[5] 48。

园林建筑与大空间展现的山水意境之美自然衔接,很有中国传统诗画意境,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妙处。

园林建筑多以楼阁亭台展现,建筑屋顶覆盖琉璃小瓦,各种斗拱造型出飞檐翘角,门窗多经过精雕细琢,油漆粉刷,在简朴中透出高雅。

殿堂小筑中多悬挂书画匾额,书画内容多反映园林建筑者对山水怡情,在欣赏风花雪月中透出隐逸为高的思想情节。

明代园林因地域不同,园林主人造园理念和喜好各异,以园林形式抒发心志。

同时园林主人身份和园林设定特点都有很多类别区分。

从史料记载和现存明代园林中,可以从园林主人地位分清园林规模和等级。

很多明朝园主自身修养较高,他们建造的园林品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人文价值。

这些人建造的园林,一方面体现出其高贵不俗的地位品格,抒发他们的情感抱负,另一方面又展现园林艺术风雅独具,在不同形式在园林规模表现上,体现出与天对话的场所效果。

这种园林多属于私人园林,并不对外开放,仅供私人及友人赏玩游乐。

除此之外明朝园林类型还有寺院道观园林如狮子园、书院园林、和少量官府开辟的公共开放园林。

四、明代园林建筑设计留给后人的特殊文化价值明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时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全盛时期的发展和延续,在此期间建造了多座传世园林杰作扬名于世。

其作品特色即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又以浓缩天地、借物言志的艺术形态,将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样性的园林设计,满足了不同性格人的要求,大大丰富完善了园林设计思想。

明代园林建筑的出色发挥,和杰出的园艺设计者分不开。

在造园理论上,最能代表明代园林设计成果的是江苏吴江人计成编撰的《园冶》。

现如今对明代园林设计研究,除了参考历史遗存的明代园林之外,就是翻阅计成所做《园冶》一书[4]72。

他的这部园林设计专著,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做了系统的总结。

全书共三卷,以《兴造论》、《园说》、《相地》为开篇,讲述造园总论和单独建筑案例。

二卷介绍了建筑围栏与自然景色的设计,三卷详细讲解园林布局和人造景观设计要求。

全书三万多字并配有插图二百多幅,以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当时园林特色和造园艺术。

计成的“园无定法、地与人俱有异宜”的设计理念,让他设计的园林风格各不相同,其园林规划设计,成就了他在园林艺术上的突出贡献。

《园冶》对研究总共古典园林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通过这部园林专著,对保护和复原古园林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明朝园林保留至今,让我们能够真切体会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氛围,能够体会明代园林设计者借物喻人、以天地万物展现人物品格特性。

还通过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借景等手段,创造建筑表现的艺术新境界。

参考文献[1] 杜汝俭、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张浪.图解中国园林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 周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J].中国园林,200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