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识别
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除需要适宜的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其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若某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或营养元素之间不平衡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并在植株外形上表现出特殊症状。
因而,可以利用植株外形特征和症状,诊断作物的营养元素丰缺状况,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测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彩色图片(多媒体或幻灯片),使大家熟悉主要作物的缺素症状,特别是每个营养元素缺乏时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
掌握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识别方法。
为田间诊断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观察方法和依据
作物的外部形态是作物体内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的反映,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则引起作物营养状况失调,致使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外形则表现出特殊病态,这就为根据外形识别缺素症,提供了依据。
因此,大家应认真观察植株形态特征,重点注意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引起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出现的特殊病症。
仔细区分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外部特征,以及症状最易发生的部位、时期等现象。
三、各种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形态特征
现将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特征和主要作物某些元素的典型症状列表(一)、(二)、(三)(四)如下:
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形态特征(一)
以上资料引目北京农业大学编(肥料手册)1979年版
四、形态观察诊断的注意事项:
1、在生产过程中,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是综合而复杂的,其他不良自然因素例如干旱、受涝、低温、伤害、虫害、冰雹等也往往使作物外形发生变化。
如玉米苗期低温受冻而出现的紫叶与缺乏磷素造成紫叶很相似。
因而,若不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往往会发生诊断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全面调查,综合分析。
2、对外形进行诊断时,常常遇到两种以上营养元素不足所引的“复合症状”或者是个别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过多所产生的中毒症状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必要时需结合其他方法加以鉴定。
3、根据作物外形诊断缺素症状,必竟一种简便的方法。
当因素复杂时,常常不易确诊,或者等到症状在外形上明显表现出来再采取措施,已嫌太晚,这就要求与其他的方法如田间肥料试验方法,土壤与作物营养的化学诊断方法等结合起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