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垂体的解剖生理

1垂体的解剖生理


垂体的功能—神经垂体激素及功能
升压素与催产素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可产生, 但前者主要在视上核产生,而后者主要在室旁核产生。这两 种激素已能人工合成。 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升压素的生理浓度很低,几乎 没有收缩血管而致血压升高的作用,对正常血压调节没有重 要性,但在失血情况下由于升压素释放较多,对维持血压有 一定的作用。升压素的抗利尿作用却十分明显。
鞍膈和垂体柄
项目 厚度 鞍膈孔横径 鞍膈孔纵径 均数(最小值~最大值)mm 0.2(0.1~0.3)mm 6.9(2.7~12.0)mm 6.6(4.9~9.8)mm
1/3成人鞍膈厚度小于0.1mm,术中易穿透鞍膈。 鞍膈孔95%大于5mm,鞍膈孔较大时鞍膈无法作 为屏障,对于此中类型,经蝶垂体瘤手术易发生 脑脊液漏。
催产素: 促进子宫肌收缩;引起乳汁排出外,维持哺乳 期乳腺不致萎缩的作用。
五、垂体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激素的条件:在下丘脑或正中隆起检出; 能直接释放入门脉;与腺垂体激素分泌速率有关; 该因子拮抗剂能对抗其作用;腺垂体靶细胞有特异 受体。促垂体区已证实的促垂体激素有: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4)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5)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S) 6)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抑制因子(MIF) 7)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
海绵间窦
连接两侧海绵窦,存在于垂体周围鞍内 两侧硬膜之间,包括前、后和下海绵间窦。 前海绵间窦位于垂体前方,鞍膈前缘内,下 海绵间窦位于垂体下方,后海绵间窦位于垂 体后方鞍膈后缘内。
海绵窦腔隙
海绵窦可分为4个腔隙,根据与颈内动脉 的关系可分为内侧、外侧、前下、后上间隙。
根据个腔隙大小的不同,从上面观可将海 绵窦分为外侧腔隙为主型和内侧腔隙为主型和 中间型;侧面观,可分为前下腔隙为主型和后 上间隙为主型、中间型。其中,内侧腔隙为主 型和前下腔隙为主型最为常见。
垂体的解剖生理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 周立兵
一、垂体的发生:腺垂体来自拉特克囊, 神经垂体来自神经垂体芽
径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后径
均数( mm )
10.8(9.2~12.5)
左右径
垂直径
14.5(11.0~18.0)
5.1(2.0~7.8)
男性350~800mg,女性450~900mg
二、垂体的解剖
体的毗邻
垂体的功能—前叶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1、垂体促激素:1)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 腺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ACTH ) :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3 )促性 腺激素:有两种,① 促卵泡成熟激素( FSH ) :促进卵泡成 熟、精子生长。②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 形成,对男性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2、营养激素:1)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生长,促 使蛋白质合成,脂肪储存,血糖升高及再吸收磷增加。2) 催乳素(PRL):促进乳腺合成并分泌乳汁, PRL对卵巢的 黄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男性在睾酮存在的条件下,PRL促 进前列腺及精囊腺的生长,还可以增强LH对间质细胞的应 用,使睾酮的合成增加。3)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使 皮肤色素加深。
垂体血供:垂体由双侧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 动脉供血 垂体上动脉有3—8根,发自颈内动脉床突上 段的内侧面和下面,部分发自后交通动脉。 通过鞍膈行向后上方,到达漏斗。沿途发出 小的分支至视神经、灰结节、乳头体和垂体 前叶。 垂体下动脉左右各一根,发自颈内动脉海绵 窦段脑膜垂体干,向海绵窦内侧走行至鞍底, 在垂体后叶之间的沟内分成升降两支,与对 侧同名动脉构成动脉环。由动脉环上发出分 支东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后部。
三 垂 体 的 血 液 供 应
颈内动脉海绵窦分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发出2~6根分支,主要有3个:
脑膜垂体干在ICA后曲顶壁上发出3个分支:小脑幕动 脉、脑膜背动脉、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起自水平段外、下面,越过外展神经供 应海绵窦外下壁,小分支到卵圆孔、棘孔硬膜,与脑膜中 动脉分支吻合。 McConnel 垂体背膜动脉出现率较低,发自水平段前 内侧,经海绵窦内侧间隙抵达鞍底前部硬膜内,供应垂体 背膜,鞍底硬膜和蝶窦粘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