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上)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上)


作业

细读其他同窗作品及高考优秀记叙 文六篇,课后互相交流,找到各自 的欣赏点、借鉴点,并作相应的摘 抄。
4、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 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 有机整体的脉络。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 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 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 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 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 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 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 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剪材能突出主题
其他借鉴




一、开头: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 椅,慢慢聊——《最浪漫的事》。 结尾,瞬间,幸福从无名指上悄悄绽放…… 直到我老得哪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 宝——幸福绽放。 二、题记 幸福如花,在不经意的一刻绽放,而这转眼的一 瞬将永远绚烂。 小标题:晨,花带露;午,花映阳;夜,花有暖。 三、立意高尚,高远,大气 在我的中国心中,幸福之花绽放出了它耀人的光彩。 四、好句子 1、我不会魔术,没法用硬币或手臂穿透玻璃,但让我穿透 你的心吧,我的亲人们,去触摸你内心最柔软的小幸福,行 吗? 2、贝壳爬上沙滩看看世界有多么大;毛毛虫期待着明天有 一双美丽的翅膀;我们的成长收藏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幸福, 就在成长的那一刻绽放。
记叙文永恒的范文--《背影》
前有渲染(铺垫) 中有故事(车站送别买橘子)
后有抒情
确定努力方向

刻画人物细致精当

环境描写渲染适当
记叙文写作其他指导
1、重视立意。 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 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 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一个考生的积极进 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 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 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 件等方面的低俗而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 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
组织材料上:
1.前面二分之一在蓄势,中心事件没谈透, “幸福”来得太突然。 2.情节过于通俗。与母亲吵架,摔门而出—— 见小女孩与妈妈用爱堆成小雪人——后悔— —回家——妈妈在等待——幸福。 3.全文只字不提“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似 乎游离了题目,另起炉灶。 4.或者只在最后一句说到题目,但是此中心来 得突然,前面没有很好的蓄势。
2. 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 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 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 必不可少的。 点题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卒章显志法”(在文章 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
如《捕蛇者说》一文,在文中结尾处有一句感叹:“呜 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 与“蛇毒”之中提出文题的含义,表达作者要写此文的 意旨。 贾谊《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仅此一句,把全篇中心内容包揽无遗。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 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 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 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 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 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 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 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 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记叙文永恒的范文--《背影》借鉴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 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 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 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 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 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高一作文系统训练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作文题目
请以《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文体特点鲜明 (2)写自己或身边经历的事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富有文采
老师批改时发现的不足之处:

选择材料上:
1.选择事件不集中,形散神也散,没有突出“那一 刻” 2.时间跨度大,中心不突出,没有详略,没有主次。 小学——初一初二——初三——高一。 3.事件低龄化:记一次拔河比赛同学共同努力的过 程,略显幼稚,不像高中生。 4.文体不明确:写成了议论文、散文。 5.出现整段的“借鉴”,基本上是拼凑而成的。 6.开头基本上“借鉴”,且与自己的文章没有联系。
语言运用上:
1.无细节刻画,读来不生动,犹如流水账。 记叙语言过于平实,口语化:我支支吾吾说 不吃,他便强行把我拉去食堂,给我买了一 盒盒饭,然后他便把我带到了别的班的桌上。 2,乱用成语:每次往返于家和育才似乎都伴 着风霜雨雪,心中却也“如履薄冰”,这一 次更是这样。 3,语言过于随意:“切——”\一下子没电了\ 灰头土脸\我指定改\老了人羡慕了
诸葛亮《后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结,集中概括了他的忠诚不渝的精神品德。 方志敏在《清贫》的结尾写道:“清贫,洁白 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 困难的地方!”不仅对全文的内容作了集中概 括,而且对主题思想亦作了深入阐发。
3、选好题材,准确且新颖。
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 题材写出新意。题材还可以进行合理虚构。 选材时, 要尽量写校园外的, 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 要尽量写有一定典型性的 (能够以小见大), 要尽量写一个片断, 要尽量写能展开的 (展开后能“出彩”的)。
5、感情真挚,能打动读者。 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于生活的 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会被人忽视 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写好记叙文
选材好能表现主题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剪材巧能突出主题 倒叙 铺垫 升华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前提 细节刻画是作文的灵魂
一个都不能少
1、记叙要素 2、描写细致:人物、景物 3、修辞手段灵活运用 4、过渡、升华 修辞手段要灵活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