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朗读训练 PPT

朗读训练 PPT

②、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 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 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由于 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 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 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 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2、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
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 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 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 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 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 调的色彩。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 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2、设计方案。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 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 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 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 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 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
第二讲 朗读指导范例
作品40号 文章讲述了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画家本杰明·威斯特都因 童年时母亲的一句肯定赞许的话,激励了他们 的一生,因而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的故事,并由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小心呵护孩子童年的梦想, 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节奏 舒缓而不失轻快,朗读时应把握好不同人物的 身份和情感。
①、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
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 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 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 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 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第七章 说话训练
一、说话题目归类
(一)根据题目是否有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把40个 题目整合成20类 01.(1)我的愿望
02.(2)我的学习生活(11)我的业余生活 (15)我的假日生活
03.(3)我尊敬的人(8)我的朋友 (38)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
04.(5)童年的记忆(16)我的成长之路 (35)怎样面对成功(失败)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普通话水平测试 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 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40篇作品, 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分记事、记言两类。一 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4、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
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 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 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 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 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四、朗读的技巧 1、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 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 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 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 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 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①、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
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 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 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 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 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 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 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 不停顿
③、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
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 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 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 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 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 折的变化。
(35)怎样面对成功(失败)
(37)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
03.谈喜好和观点的说话题:
(1)我的愿望
(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6)我喜爱的职业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第3、4段讲述了本杰明·威斯特小时候的故 事,节奏应舒缓轻快。“污渍”“脏乱不 堪”“乱七八糟”重音强调,读“啊,那是莎 莉!”这句话时,可提高音量,加快节奏,读出 欣喜之情。第4段最后一句话也应提高音量,表
达出感激和骄傲之情。
第5段作者把自己从故事中领悟到的教育原 理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激励和赞赏是最好的 教育方法,“鼓励,再鼓励”应重读,并在“鼓 励”和“再鼓励”前分别作短暂停顿,以强调作 者的观点。“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不可 能”“不太可能”应加重语气。最后一句“光辉 的顶点”可提高音量,放慢节奏。
05.(6)我喜爱的职业
06.(7)难忘的旅行(27)我向往的地方
07.(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 (25)我喜爱的书刊
08.(10)谈谈卫生与健康 (26)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09.(12)我喜欢的季节(18)我知道的风俗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22)我喜欢的节日
10.(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39)我看社会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
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
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 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 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 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 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 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 断情连。
作品39号 本文讲述了上个世纪一位著名的沙漠探险家
斯坦利·库尼茨在沙漠腹地遇险后,因为一个苹 果的信念顽强生存下来的故事,并由这个故事启 迪人们应永葆心中的希望之光,朗读时,前半部 分开始以一种凝重紧张的语气烘托当时绝望的困 境,然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语气逐渐由紧张 变为轻松,后半部分的议论抒情应以舒缓的节奏 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三)自然 指作品朗读过程中,情感得体,语句连贯、
流畅、自然;不夸张,不出现一字一蹦的现象, 也不出现、回读现象等。
三、如何理解作品 1、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的 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 握作品的情感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 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 时代背景。
第二段讲了斯坦利·库尼茨由于摸到口袋里 仅剩的一个苹果而绝处逢生,坚定了活下去的信 念。朗读时应着力刻画斯坦利·库尼茨由绝望到 清醒的心态,“在绝望的瞬间”应略慢,语气沉 重,后面一句“意外”重读,“庆幸”后停顿, “竟然还有一个苹果”重读。
第三段前半部分讲述斯坦利·库尼茨因为生 的希望的鼓舞一息尚存终于获救,后半部分讲述 斯坦利·库尼茨在去世时以“我还有一个苹果” 的墓志铭启迪后人。这一段强调仅剩的苹果的重 要意义和象征意味,因此“紧紧”“完整”“干 瘪”“非常紧”应重读,在“我还有一个苹果” 前应停顿,并放慢节奏加重语气。
第1、2段讲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小时候 的故事,应以活泼轻松的语气来读。“妈妈,我 想要跳到月球上去!”可提高音量用童音来读, 表现出孩子的天真顽皮和奇异的想象力,“好啊, 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应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宽容和幽默睿智,可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来强调。 第2段为了说明母亲的鼓励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 并与上文照应,应以重音突出“真的”“第一 个”,并在破折号处停顿,引出故事的主人公的 姓名尼尔·阿姆斯特朗。
3、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把握好语速,可以造
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作 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语速应与
作品所表现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 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 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 化。
第六章 朗读训练
第一讲 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
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 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 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 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 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15.(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16.(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7.(19)我和体育 18.(32)谈谈你对广告的认识 19.(34)怎样看待名人出书热 20.(40)谈谈你最喜欢看(听)的电视栏目
(广播节目)
(二) 根据说话题所涉及的范围把40个话题归 纳成三类 01.以家乡为背景的说话题: (5)童年的记忆(12)我喜爱的季节(或天气) (14)谈谈服饰 (15)我的假日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21)谈谈美食(22)我喜欢的节日 (26)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7)我向往的地方
第一段讲述斯坦利·库尼茨进入沙漠腹地遭 遇风暴陷入困境,这一段应营造一种凝重紧张的 气氛,使听者能很快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第一 句话是对斯坦利·库尼茨的介绍,应重音强调 “沙漠探险”,为下文作铺垫,后面讲述他进入 沙漠探险遇险的事,“铺天盖地”“一无所有” 要重音强调,并在前面稍作停顿,接着文章对他 当时的困境作了具体的描述,“向导“”驼 群”“香槟”后停顿,以突出“不见了”“消失 了”“撒的一干二净”的一无所有,最后一句宜 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