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平阴支行赵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日益融合,一国的涉外经济交易状况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收支统计是了解一国对外贸易、服务、资本及金融交易情况,衡量储备资产充足程度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掌握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趋势,规避外部风险,把握发展先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漏申报
未严格执行国际收支申报要求,在进行汇入汇款解付或资金汇出后,未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造成涉外经济信息的漏申报。
2.信息迟申报
银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申报工作时,超出规定申报时限,造成信息迟申报。
3.信息错申报
由于申报人员对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申报信息与真实信息不符,造成错误申报。
主要表现为超出三千美元的涉外收入依然只做了基础信息申报,交易主体信息有误,交易附言有误等等。
4.“形式申报”越来越多
“形式申报”是指为规避外管局监管,不按交易的真实用途填写申报信息,而按照能够通过外汇局非现场核查的其他交易编码或交易附言进行申报。
常见的如个人跨境购房、借款等资本项目项下的资金汇出,将资金申报为常见的职工报酬、赡家款等经常项目外汇资金,。
(二)产生现有问题的原因
国际收支申报的迟、漏、错报,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外汇政策的有效性。
综合分析银行国际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银行基层申报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外汇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不到位。
由于银行人员流动性强,且存在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新上岗人员未经当地外汇局岗前培训就仓促上岗,多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这就造成“师父”在将经验传授给新人的同时,也可能将一些错误的理解一并传递给新人,造成政策把握的偏颇,操作程序不规范,审单不严,错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2.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交易编码不够细化。
特别是非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种类繁多,许多交易无法界定其具体的性质,另外对私方面出国劳务输出人员进出频繁,出国时间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应作为雇员报酬还是工人汇款申报,且申报人申报时随意性大,银行较难区分。
3.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足。
银行对新政策、新制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上级行和同级外汇管理局,当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时,就造成的基层网点和一线外汇经办人员对政策了解的滞后和不完整。
4.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难度较大。
由于对私涉外收入笔数较多,日解付业务量大,加之因私涉外收入申报客户分散,银行工作人员不得不花大量人力、物力宣传国际收支申报政策,介绍申报方法和填报要求,申报效果仍不尽人意,加之一些客户对个人收入的顾虑,对申报还存在一些抵触思想。
(三)银行基层申报工作的相关建议
1.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大专项培训力度。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既有申报数据收集、汇总、整理的任务,又有申报的检查、核对和分析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才能顺利地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
银行应该结合国际收支新系统、新政策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搜集差错情况和疑难问题反馈,开展针对性指导,提高培训实效。
2.加强后台监督。
国际收支申报前后台分离,前台负责进行国际收支信息申报,后台对前台录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入的信息进行非现场监督,提高报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同时,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的交换和核对机制,通过与外部的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充分了解交易的真实性,控制隐瞒、错报行为。
3.继续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宣传工作,提高国际收支交易主体的自觉申报意识。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全社会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大力合作。
我们应在现有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新闻媒介、会议及业务往来等各条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让居民认识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是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的,中国居民应尽的义务,并对银行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