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范例
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范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 境,我国积极调整涉外经济政策
(1)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保护我国对外贸易。 (2)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出口贸易用人民 币结算的企业,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3)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4)完善外资管理政策。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相关政策, 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给予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 节增值税、消费税等支持措施。 (5)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 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 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903.75
1001.50 1390.95 871.67
1341.89
2177.46 3159.46 3606.46 2495.11
对国际收支平衡 表进行动态的分析, 可以了解一国的经 济发展健康状况, 揭示各个项目在国 际收支中的地位与 作用,从结构分析 中发现问题,并为 知道对外经济活动 提供依据。在我国 对外经济往来中, 对外直接投资和货 物与服务是重要的 经济形式。
数据来源:国际收支平衡表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分析表
单位:亿美元
:直接投资差额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
相关系数计算 货物差额 1 0.914356081 直接投资差额 1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 回归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货物差额与对外 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91,相关性 较大,说明货物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比较 密切,且呈正相关; 从回归分析上来看,货物差额每增加1个单位, 对外投资差额平均增加0.46,说明二者之间 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即这些年的对外投资 差额的增长有一部分依赖于货物差额的增加; 对回归之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 现原序列并不是单整的,即二者之间不存在 长期的协整关系,在未来可能由于其他经济 和科技的因素,使得货物与直接投资差额之 间的关系得到改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
• (一)制度和技术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制度和技术对中日两国的贸易顺差形成都非常重要。 然 而,技术因素是日本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制度 因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对日本来说,“贸易 立国”时期的出口促进政策不仅起到了扩大出口规模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也提升了生产 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进口品在国内的生产加工环节增 多,产业联系效应增强,产品增值率高,导致了长时期的 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使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再加上“出口创汇”的隐性的或显 性的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水平、出口退税、差别 性的信贷政策等,自然会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也使得地方 政府积极推动出口
金融1401 张康康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是: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 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 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 交易以及转移项目。”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 概念,主要表现形式是统计报表,特定时期的国际 收支是该时期国际交易的总体状况的具体反映,是 一国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 3、内在需求不足 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加之经过几千年积淀的节俭文 化,使得居民的消费意识低下,一方面招商引资,在国内建厂生产;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观念不强,收入较低,外资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 在本国销售,而是出口到国际市场,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的顺差。内在 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 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导致顺 差的增加。 • 4、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太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太多,还有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太少。中国的内需不足,同时国民收入低是造 成进口少的原因,但是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应该是主要原 因,美国的许多高科技产品,武器都对中国禁运。而中国现在主要是 对海外某些材料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比较大,发达国家的限 制使中国非自愿的增大了贸易顺差,而且这种管制的情况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势头的不多走强而更加严重。
•
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72009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 顺差,且顺差总额维持在4400多亿左右。 日本2007年为顺差,差额为3万亿;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逆差,差额 为2万亿;2009年为顺差,差额为1万亿。
展望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同时也为我国 外汇市场的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保持汇率均衡水平的稳定 基础上,我国需要尽快理顺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 创新,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扩大结售汇周转头寸的浮动区间, 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增强境内机构支配外汇资源的自 主性。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逐步推行外汇做市商制度,增加交易品 种和交易主体。进一步健全汇率调控的参照指标体系,增加中央银行 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和对冲工具,提高中央银行的汇率调控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我国对外部门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国内的经济结构 和产业变迁。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外经济 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我国相关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 果
• (二)国际和国内条件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日本贸易顺差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与中国根本不同,既不存在严格 的技术管制,只赚取工缴费的加工贸易也比较少。经过贸易摩擦和日 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外贸仍旧逆势而上,保持长期顺 差。所以,相对而言,国内条件是日本外贸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中 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如果没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严 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如果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 很难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不会存在,更不要谈长期持续的问题了。 与经济崛起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还很有限。 中国出现顺差的大多数年份中,顺差额并不高。英国、美国、德国在 经济崛起阶段都出现过持续很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的德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贸 易顺差持续的年份并不算多。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远未 完成,进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 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 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 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 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 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现状分析
• 纵观这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我国经 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一是 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 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 二是 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 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 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 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 • 三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 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 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我国的国情
从1997年开始采用第五版的原理和格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 表。根据国际收支账户框架及差额构成的特点,国际收支 结构可分为以下模式: (1)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2)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3)两大账户均平衡的模式; (4)双顺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5)双逆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逆差)。
在比较中找差异
中国
2007年 顺差(3718亿)+顺差(735亿) 2008年顺差(4124亿)+顺差(463亿) 2009年顺差(2917亿)+顺差(1448亿
日本
2007年 顺差(25万亿)+逆差(22万亿) 2008年顺差(16万亿)+逆差(18万亿) 2009年顺差(13万亿)+逆差(12万亿)
•
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因素
• (一)政策方面 • (二)非政策方面
(一)政策方面
• 1、外贸政策 中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政策,以此来带动国内经济 发展。自改革开发以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外汇不足的 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 海外向型经济。 • 2、外资政策 中国长期实施鼓励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外商直接投 资带来的外汇并不是以购买外国技术,高科技产品的方式 流入国内,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的卖 给人民银行,然后用兑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 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的顺差,这样 就形成了双顺差的格局。
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2000~2009年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直接投资差额
374.83 373.56 467.90 494.45 601.45
直接投资差额整体概况 2000-2009 单位:亿美元
货物差额
344.74 340.17 441.67 443.68 5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