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 总则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高温对人体的危害,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中暑,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高温作业职业卫生管理的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及职业卫生教育。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存在高温的作业场所。
2 作业管理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休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应按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同作业场所与室外允许温差之和计算;如某些作业场所的气温,在采取一般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生产、建筑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在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新建工程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
通风
2.5.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确保岗位职工高温期间的安全工作
清凉饮料与防暑药品的供应。
2.6.1应按规定供给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人员茶水、含盐汽水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盐汽水含盐量一般采用。
盐汽水水温以8-12℃为宜。
盐汽水等饮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6.4饮水量以少量、多次,并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饮用为宜,不应暴饮。
暑季作息时间
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工作中应多次轮换作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在暑期,不应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并应按上班班次调整单身同班次职工住宿。
应为露天作业的职工设置防阳光暴晒的休息场所。
个人防护
2.9.1 应发给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职工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凡从事高温作业职工,应发给防护眼镜。
应给高温作业职工设置保存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设施。
3 健康管理
健康检查
凡属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应严禁参加高温作业。
应建立高温作业职工健康档案,并由企业的职工卫生管理部门或医疗单位保存和管理。
如遇发生中暑时,应就地抢救。
对重症中暑患者应就地抢救后立即送往医院。
对确诊为中暑者,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病管理。
4 职业卫生教育
就业前教育
4.1.1 凡属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教育。
4.1.2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
经教育后,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高温作业工作。
就业中教育
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期间,必须继续接受本岗位的职业卫生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
(1).本岗位接触高温的特点及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情况;
(2).本岗位高温危害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知识和应用等。
提高教育
凡从事高温作业的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科长)、厂长以及车间安全员、安全部门的安技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的提高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
(1).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有关防暑降温的卫生法规和文件;
(3).中暑时抢救的组织与操作技术。
5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