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一)(1卷)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一)(1卷)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综合练习(一模)试题(一)(1卷)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者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都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B. 二者都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C. 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合成核酸不需要蛋白质参与D. 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为氨基酸和核苷酸2. 下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这些结构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A. 甲——膜上可附着核糖体B. 乙——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C. 丙——在内膜上可合成水和大量的ATPD. 丁——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 下列生理过程需要膜蛋白参与的是A. 葡萄糖氧化分解为酒精和B. 叶肉细胞从细胞间隙吸收C. [H]还原形成糖类化合物D.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4. 为研究环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调查了浓度增加、升温、N添加、P输入、降雨量增加和干旱条件下,植物中碳含量(图1)以及土壤中碳含量(图2)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 植物中的碳含量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的量B. 升温导致土壤中碳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代谢加快C. 浓度增加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故植物中碳含量比土壤中增加的更多D. 综合分析,环境条件改变对植物中碳含量变化的影响比土壤中的更大5. 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其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tRNA、rRNA、mRNA三种RNA均通过转录过程产生B. 过程②中终止密码子与a距离最近,d结合过的tRNA 最多C. 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 既抑制转录也抑制翻译过程D. 此种调控机制有利于细胞中物质与能量的合理分配和利用6.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表现在同一家系可又不同表现型。

此现象与女性细胞中所含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有关。

下图为某患者家系图及利用四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进行PCR,产物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图(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II-1个体的基因型是B. I-1、II-4个体均为纯合子C. 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DNA片段D. II-2个体患病的可能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7.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与性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一个基因都只决定一个性状B. 一个性状有可能被多个基因影响C. 氨基酸与遗传密码子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基因中的和糖核苷酸顺序决定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8. 某男性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该部位染色体直径明显细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FMR-1基因突变,突变FMR-1基因中存在异常多的CGG重复序列。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脆性部位B. 患者X染色体基因数量未改变C. 男患者的子女都遗传这种异变D. 该突变是由碱基对增添引起的9.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以棉铃虫为专一宿主的病原微生物。

该病毒结构外被呈多面体的外壳包裹形成多角体。

多角体随食物进入棉铃虫的中肠,中肠的碱性环境和蛋白酶迅速将其外壳溶解,病毒释放,危害宿主。

人们利用NPV制作病毒型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病毒型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B. 该病毒型农药的使用会影响棉铃虫种群基因频率C. 多角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对病毒起到保护作用D. 长期使用该农药,定会诱导棉铃虫产生抗性突变10. 褪黑素(MT)是一种在牛松果中发现的动物激素,后经研究发现它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

为研究褪黑素与的关系,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MT处理缺钙胁迫的番茄植株,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营养液种类常规营养液低钙营养液低钙营养液低钙营养液低钙营养液MT浓度()0 0 0.25 0.5 1植株高度(cm)45.5 9.67 15.63 17.75 12.17植株鲜重(g)53.19 4.69 12.56 15.61 6.91植株钙含量()13.5 2.0 2.8 4.1 2.5A. 番茄植株自身不能够合成MT,但是具有MT的受体B. 缺钙会导致番茄植株生长受阻,浓度为的MT能完全解除这一影响C. MT可促进番茄根系对的吸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钙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D. MT浓度较高时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MT的作用具有两重性11. 下图为人冬泳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图中①~④表示激素,A、B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下丘脑→①→A→②→甲状腺→③”体现了③分泌的分级调节特点B. 图中④为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中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C. 人冬泳时可通过上述相关生理变化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 人冬泳时会出现血糖浓度上升,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2. 细胞因子是一类调控免疫应答,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小分子物质,由免疫及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

在正常免疫应答时,免疫细胞受到刺激会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又会刺激免疫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这一环路受体机调控。

当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调控失灵时会导致免疫细胞产生过量细胞因子引起异常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因子风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免疫过程T细胞产生的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淋巴因子不属于细胞因子B. 细胞因子既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也能够参与细胞代谢并提供能量C. 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又刺激免疫细胞,此环路属于负反馈调节D. 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引起机体的正常组织过度损伤13. 云南紫胶虫是生产紫胶的主要虫种。

紫胶虫分泌紫胶的同时也分泌大量蜜露,蚂蚁以蜜露为食。

紫胶黑虫是紫胶虫的天敌。

科研人员研究了蚂蚁对紫胶黑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蚂蚁的活动会减少紫胶黑虫的种群数量B. 蚂蚁与紫胶虫的关系可能为共生C. 紫胶虫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蚂蚁D. 一定数量蚂蚁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紫胶产量14. 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d中B. 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未a-b-dC. 此生态系统中甲的生物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D. 乙中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不能再被生产者固定15. PcG途径是一种通过对组蛋白进行修饰而关闭某些基因表达的方式。

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和PcG突变体拟南芥种子分别培养在同样的特定基质中,发现野生型拟南芥可以顺利由胚发育阶段进入成体发育阶段,而突变体拟南芥在进入成体发育阶段时,体细胞会逆转成胚细胞,发育出体细胞胚(见下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野生型拟南芥在胚和成体阶段细胞中所含基因不同导致发育状态不同B. PcG突变体拟南芥形成体细胞胚的过程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C. 推测正常情况下PcG途径能够关闭胚特征相关基因使植物进入成体发育D.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比例对PcG途径进行调控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本部分共6小题,共70分。

16. (10分)肝再生磷酸酶-3(PRL-3)在多种类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探究PRL-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

(1)科研人员提取Hela细胞的总RNA,经过程获得cDNA。

以cDNA为模板经PCR 扩增出PRL-3基因。

将质粒载体PRL-3基因用EcoRI、XbaI两种酶进行切割后用酶处理,获得重组PRL-3质粒。

此过程中进行双酶切的目的是。

(2)将重组PRL-3质粒导入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细胞中,同时将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的SW620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三组细胞中的PRL-3蛋白的含量,若实验结果为,说明重组PRL-3质粒在SW620细胞中成功表达。

(3)实验发现实验组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

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如图1.说明PRL-3在促进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是。

(4)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

Dicer是miRNA产生过程中的关键酶。

与正常组织相比。

直肠癌组织内miRNA的表达下降。

为研究PRL-3与miRNA途径的相关性,科研人员将抑制PRL-3表达的因子、空质粒及重组PRL-3质粒导入直肠癌细胞后检测PRL-3的表达量和Dicer量,结果如图2.请阐述PRL-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17.(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降脂药物的研究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自身肝脏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

胆固醇在人体内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主要包括两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运输LDL-C的主要载体。

右图所示为血浆中LDL进入组织细胞代谢的过程。

临床研究表明,高水平的L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病理学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学研究发现:血管壁动脉粥样斑块内有大量胆固醇沉积。

因此有效降低LDL-C水平能减少心血管病患者发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降脂治疗的基础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功能,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胆固醇合成减少。

进而降低血浆中LDL-C水平。

但也有研究表明,对部分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单纯依赖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且伴随用药剂量增加,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肝脏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

因此研究作用机制不同的降脂药物成为热点。

目前,以PCSK9为作用靶点的降脂药物的研制进展迅速。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茵素9(PCSK9)是一种由PCSK9基因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浆,与细胞表面的LDL-R结合,促进LDL-R降解,使血浆中LDL-C水平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