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主要事迹马秀发,1920年1月出生,1942年到福州一中任化学教师。

从教67年,其中在民办学校从教22年。

1978年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同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省政协常委、福州市政协副主席。

1987年特级教师,1995年省优秀教师。

1987年退休后,到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工作,担任教务处处长。

她践行“讲质量、求特色、重实践”的办学理念,将她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用于学院的教学质量建设,以她雷厉风行、兢兢业业的一贯作风,在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起步的艰难环境中严把教学质量关,使学院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晨巡视校园,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她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着所有师生,以其崇高风范为师生树立了楷模。

万惠霖,1938年11月出生,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

1993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0年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万教授长期从事催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学生评价他的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句句是精华”。

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他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使化学学科成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重点学科。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次被评为优秀,并被国家基金委遴选为化学类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

专著《催化原理》是国内催化教学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25项。

方张龙,1963年4月出生,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2001年省优秀教师,2002年特级教师。

方老师是我省首批中职学校电子学科带头人,在我省职教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方张龙工作室”是福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他用一颗炽热的心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将德育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100%。

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共24人次取得一、二、三等奖。

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多项全国职业教育重点规划课题的研究,主编或参编教材8本,主持编写省高职单招入学考试复习大纲和复习指导用书。

方建国,1952年4月出生,漳浦县湖西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

方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边远老区,被群众称为“深山里的一盏明灯”。

他爱生如子,常用工资为特困生交纳学杂费和生活费,帮助过的贫困生达50多位,使该小学的教育普及率100%。

在学校,学生的吃住都由他负责,群众称他“既是好老师,又是好保姆”。

他忘我工作,一天在校达18小时。

三十多年一心扑在教学上,他常误了家里事,导致儿子高烧41°C,延误送医成了弱智兼癫痫。

王勇,1956年6月出生,福建警察学院教授。

1998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全国公安系统模范教师、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6年省高校教学名师。

王教授是我国“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和“公安特警”专业的创始人、学科带头人,首创警察战术学学科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训练体系,《警察查缉战术》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其科研教学与训练成果在全国公安院校和实战一线影响很大。

2003年以来,他坚持与癌症病魔作斗争,先后经历5次手术,仍忘我工作。

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22部,发表专业论文35篇,主持研制教学训练录像20集、制作专业教学训练软件2部。

叶青柏,1963年2月出生,漳平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2000年省先进工作者,2002年特级教师,2003年获全国第6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共产党员。

1984年11月,叶老师因病左腿高位截肢,他谢绝为他安排的较轻松的工作岗位,主动要求并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扎根山区、倾情教育,不为沿海城市高薪岗位所动。

他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上课生动有序,循循善诱、以情育人,深受学生欢迎。

至今已带17届高三毕业班,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40多人次获省级奖,被评为省高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他刻苦钻研教材,广泛阅读专业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6篇。

刘金星,1954年12月出生,仙游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特级教师莆田市杰出人民教师。

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是刘老师的最大特点。

他发起设立助学基金长期资助贫困学童;他潜心研究教学规律,以深入浅出的教学导向、精心细致的教学处理、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构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和欢迎;他教学成果显著,数学竞赛省级以上获奖达70多人次。

作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他经常承担县、市骨干教师培训讲座及示范课教学任务,培养青年教师,为提高全市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做出突出贡献。

发表论文10余篇,受省级以上表彰9项。

刘践源,1951年2月出生,邵武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997年省首届教师基本功竞赛六项全能一等奖,1998年特级教师,2005年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三十多年来,刘老师从民办教师成长为深受师生敬重的名师。

指导教师多次在全国、省学科竞赛中获奖,他的美术作品和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送往国外展出。

发表论文十余篇,美术优质课《平面构成·律动》被南平师专美术系作为典型教学法的教材。

他被福建教育学院聘为艺术教育课程的辅导教师。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他进京录制大型访谈节目。

阮文发,1953年5月出生,漳州市龙文区翁建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999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省先进工作者,2001年省十大杰出职工,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2008省优秀共产党员。

阮老师从小右腿残疾,只靠左腿跳跃行走。

他37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边远渔村教育第一线,多次放弃改变工作环境的机会。

37年来,他单腿“跳”遍了石洲村家家户户和每只渔船,转化了渔民的教育观念,让200多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为改变渔村落后的教育条件,他多方呼吁使学校得到修建。

为提高师资水平,他亲自开示范课,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他身残志坚、不甘人后的精神,激励着全身广大师生。

孙坚力,1956年6月出生,泉州市实验小学教师,校长、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教学带头人。

1989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特级教师。

长期从事小学德育和学校管理工作,认真探讨小学德育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形成“开放、灵动、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风格。

他勤学善思,钻研各科教学,是教学的“多面手”。

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全国思品、数学、科学等评优课中分获一、二等奖,所主持课题分别获得全国、省、市课改优秀成果表彰,发表论文20多篇。

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他将自己定位在学校这个“班集体”的“大班主任”角色上,舍“小家”顾学校,使学校步入“中国名校”行列,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获省示范小学等表彰。

他被推荐作为勤廉兼优的教育界代表到全市12个县(市、区)演讲。

吕文谦,1961年8月出生,南安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泉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省学科教学带头人。

199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

作为“海归派”一员,吕老师热爱祖国,他放弃国外的丰厚待遇和调到大城市的机会,留在南安,26年一直担任高中英语教学。

敬业爱生,教学认真严谨,班主任工作有声有色。

他注重教研,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取得显著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辅用书15本,多次参加高考命题和指导高中课改教学。

他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辐射作用,经常开设示范课、讲座,在培养青年教师、辅导学生竞赛方面成绩斐然,指导数十名教师、学生参加省、市竞赛并获奖,在广大师生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陈成龙,1949年9月出生,宁德市教师进修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宁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8年特级教师。

陈老师潜心于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强调“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应从“回归到语文和人的关系,语文教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的角度,来思考语文学科的性质、作用、功能和教学目的”,发表论文300多篇。

他关爱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指导1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担任教研员后,他悉心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并多次执教省级公开课,是教育部高中语文教材建设课题组主要成员,省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

陈祖卫,1953年11月出生,长乐市桥里福和希望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998年省优秀教师,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2006年省优秀农村教师。

陈老师36年如一日,坚守山区,矢志不渝。

为改变落后的办学条件,他历时8年多方奔走筹建新校园,让山里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为提高山区学校教学质量,他立足山区校情,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坚持一线从事语文教学。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学成果斐然,得到山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授予“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李必成,1942年3月出生,福州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1988年特级教师,2001年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李老师是福州一中的功臣元老,被誉为“通才教师”。

他爱生如子,从不搞有偿补课。

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方法论色彩,教风严谨活泼,执简驭繁,课堂效率高,作业负担轻,人称“必成秘笈”。

著述量丰品高,《几何学大厦的基石》是数学教育界公认的开拓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好书,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多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

他的课堂全天候开放,许多教师都得到过他的精心指点和帮助,在省内外教育界有很高威望和影响。

李建平,1946年11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199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文章奖,2003年、2005年省劳模,2005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李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教三十多年,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教学内容丰富,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近百名博、硕士。

主持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

主编或参编的多本教材为全国高校广泛采用,组织编写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