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解题思路

言语理解解题思路

言语理解解题思路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A类),全部片段阅读,2007年、2008年、200 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均40题,其中一半是是片段阅读,另一半是词语填充。

总体说就是按照宏观(结构)--中观(细节逻辑)-微观(关键词句)--结论(选项)思路解题。

首先,弄清句子结构:即如果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结构,选总的;如果是并列关系(选A+B)、递进关系(选倾向性)、转折关系(选转折后)、因果关系(选果)、从属关系(选主)。

其次,根据题型找规律。

题型分四类:
(1)主题、主要内容、标题、启示、目的即主旨类
复述类:一个都不能少
内容类:舍弃次要点
主旨类:内容背后的东西
关于主旨题目,尽量符合题目要求和文章原意,基本没跑。

(2)词语判断、选词句填空、语句判断即词义句意类
关于词句类题目,前后1句左右寻找,基本可以发现答案,但是切记不可选原文中的原话。

(3)结论、定义理解、文章延续即推理结论类
关于文章延续题目,我总结,只要首末句看清,基本答案就是延续首句。

(4)细节类(设错逻辑)
时态、数量、话题、概念、逻辑上的偷换
关于推理题目,仅就文章本身得出的结论不选,超出文章的意思太多不选,选那个合理延伸的选项。

“四避免”
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和无故引申。

词义句意题避免张冠李戴。

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

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

这些避免的情况就是他想考查你的东西。

李永新把言语理解划分为逻辑类和主观类。

即把上述结论类和细节类归为逻辑类,把主旨类和延续类归为主观类。

对于逻辑类:按照运用逻辑、慎用主观的原则,采取查找偷换的方法解答;对于主观类:按照主观分析(作者和材料的主观,不是命题人的主观),慎用逻辑的原则,采取五种逻辑结构(并列递进转折
因果从属)方法解答。

再次,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1、首句和尾句以及转折词后面的句子特别注意。

“四看”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并列、递进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因果、结论
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转折
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

强调
2、对于“否则、尽管、虽然、似乎、不管还是、不仅仅、通过。

、例如。

”这些词之后的东西直接忽略。

这个通过真题自己研究,既可以加快做题速度,又不影响对短文的理解。

“十不看”
1.“否则”
2.“假如”、“如果”、“好像”
3.“人们认为”
4.“尽管”、“不可否认”、“虽然”、“似乎”
5.“不管……、还是……”
6.“能使”
7.“不仅仅”、“不仅”
8.“在”、“通过(表示手段、方法)”
9.“为了”
10.“例如”、“如”
“如果”之类的词语后面的内容一般不看,但是,有时也要细看,什么情况下细看呢?就是在通篇都在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时,要全看。

如果是假设性的反面论证,就不看。

反面之后的、转折之前的、表不肯定的、举例子的都不看。

例题: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等级考试。

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
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英语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在目前的学科体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解析:首先发现“从表面看”,这个就是相当于“好像”之类的算子,后面的内容不看,后面又有一个“好像”,这个小分句也不看,“尤其”是紧承上句,肯定是“好像”统辖的内容,也不用看,“一切教育”后面有“似乎”,看来,这个小分句也不用看了。

下一个小分句“如”,也不用看的。

这样,我们只关注“实际上”后面的内容。

““通过””后面也不看,“使”后面的就是重点了。

我们回头看看选项:A/B/C项:“使”句没有提到,只有D项才是这句的概括。

“四看”和“十不看”就是精度和略读的重点所在,把握文章结构,然后有重点的选取文章主旨句,忽略干扰句,速度和质量双赢。

最后,1、注意选项是否绝对化。

太绝对、太片面的不选。

2、注意选项是否存在三同一异,选异即可。

做题步骤:
1.做题前先审题目要求,并迅速判断题型;
2.将相关的规律和避免迅速在大脑中过一下;
3.带着问题到段落中找答案。

做言语题10大原则:
1、从弱原则:就是绝对性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
2、推论不选原则:选项如果是命题者的推论一般不选
3、“无、偏、反、混”原则:“无”就是材料中没有的“偏”就是片面的选项不选反就是和材料表达内容相反的不选混就是材料杂糅的选项不选
4、抓关键词
5、抓关键句
6、抓主题词,进行语境分析
7、不要轻易地评价材料、作出定性分析(好坏对错)或者做结论
8、注意选项色彩:命题人对正确选项是负责的比如选项是“人们对汽车节能毫不在乎” 应改为“人们对汽车节能不是很在乎”才能作为正确选项。

毫不在乎不是一个什么好词,一般命题人在设计正确选项的时候不会那么不负责任。

9、注意时态变化
10、应然与实然,可能与现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