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安徽省的西北边陲临泉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
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占地又少,所以人均收入很低。
自然就成了国家级贫困县。
李九才,临泉县迎仙镇蒋庄村委会李庄人,因患有疾病,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
他本人和母亲文化水平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
家庭收入全靠其父李中夫一个人常年打零工,家庭生活举步维艰。
2013年李九才病发致残(有残疾证:国家标准、肢体残疾一级),导致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6年,被纳入低保贫困户。
享受:1、低保,2、小额贷款,3、残疾补贴,4、打扫卫生补助,5、电子商务扶贫等5项优惠政策。
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为此政府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苦户的心理疏导。
第一步,先采取精神扶贫。
第二步,认真跟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第三步,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并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
根据李九才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最终决定帮助其发展电子商务,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
2017年初,李九才在其父带领下,参加了县商务局举办的电商扶贫培训会,他深切感受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广阔前景,决心致力于电子商务。
2017年3月29日,和安徽久久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手机临泉合作协议”。
2017年6月13日,在期盼中迎来了电商实体店的开张。
通过李九才和其父母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梦想。
现在走入李九才店内,你就能感受到他们全家的热情,宽敞明亮的店内,商品排放整齐、有序,室内舒适、干净,李九才及其父母诚信经营,也为小店带来了越来越广的人脉。
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家庭收入也从以前的一年四五千元,猛增到一年三四万元。
最主要的是现在他们腰杆子挺直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一家三口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感到自卑的感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九才意识到勤劳的重要性,他说: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他要靠自己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
现在,他信心十足,线上网店也开起来了,诚信经营的巨大实惠让李九才尝到了甜头,也鼓足了干劲。
他表示: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安徽久久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精准扶贫项目。
一定会沿着电商的路走下去。
开拓属于自己的广阔电商领域。
“湖南电商扶贫小店系统是基于微信平台多公众号数据共享的社交电商平台,经过今年上半年的试运行,特别在农产品收获淡季期间,平台交易额仍超过700万元,特别是在涟源市推广湖南电商扶贫小店销售金秋梨取得良好效果,短短一个星期开店100多家,销售额最多的一个小店达4.8万元。
”为深入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破解农产品上行瓶颈制约,2017年底在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的指导下,湖南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相关电商企业开发了湖南电商扶贫小店平台系统,该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的推广优势,与国家电商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力求一站式帮助农户开店,上传、推广、销售自产自销的农特产品、特色手工艺品、自产生活用品等,解决全省贫困乡村农特产品上行问题。
为此,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农委、省食药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湖南电商扶贫小店”上线推广工作的通知》。
湖南电商扶贫小店平台具有模式创新、用户使用门槛低、容易推广等特点,开发使用该平台是目前在贫困乡村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助推农产品上行,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截至目前,已有快乐购芒果生活、农商通、云采惠、友阿、惠农网等近十家省内知名电商入驻,超过上万种贫困地区农土特产在线销售,目前全省已开店8376家,其中贫困户和贫困村开店2780家,总计上传商品16777个。
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电商扶贫带动作用明显。
2017年,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800亿,其中农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101亿元,参与电商扶贫考核的11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活跃了贫困地区农村消费市场。
在甘肃省东南部,位于秦巴山区,交通不便的陇南市在今年初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城市。
目前,全市已开办网店6000多家,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油橄榄、花椒、核桃等通过互联网行销全国,销售额超过10亿元,电商兴起的短短一年就带动1.7万人就业,农民人均增收240元。
陇南成县陈院镇镇长孔凌凌介绍:“我们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破解‘农民收入哪里来’的有力抓手,逐步探索出了发展网店帮助群众卖农特产品‘赚钱’和开农村淘宝‘省钱’的电商扶贫‘新路子’,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在助农增收中的作用。
”通过发展电商,陈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5320元增长为2014年的6890元,人均增长1570元。
“互联网+扶贫”,或许正是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指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业态,是我们深化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
在日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中,涉农商务项目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近年来,甘肃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加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让地处深山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
要通过电子商务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让417万贫困户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甘肃省确定以下目标:从2015年到2017年,全省70%以上的贫困乡将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绝大多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的扶贫。
从2018年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全省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乐村淘大脚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主页> 精准扶贫案例精准扶贫案例:互联网助力山药蛋电商扶贫不简单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5日 Tag:精准扶贫案例山西作为国内主要的优质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已经将优质马铃薯品种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经济作物。
但是作为商业流通落后,供求信息闭塞的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如何用互联网的工具将大山深处的好产品卖的更远,卖出个好价钱,也是困扰广大贫困地区农户的瓶颈问题。
作为国定贫困县同时也是山西省扶贫工作重点帮扶对象的静乐、和顺、岚县、娄烦、右玉,通过农村电商平台乐村淘在2016年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因地制宜联动,聚焦资源优势乐村淘落地静乐、岚县以来,通过积极分析区域特点,挖掘上行网货,发现静乐、岚县区域不但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而且该县农民多年来一直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有规模种植适合上行的优势。
2015年下半年,静乐、岚县乐村淘县级管理中心依托线上“乐村淘特色馆”开启土豆网销序幕,取得了接近300万的销售业绩,同时在产品选型、包装、物流、仓储配送、网销体验等环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坚定了县级管理中心依托电商平台聚焦上行优势的信心。
2016年,在乐村淘总部特色馆业务规划指引下,在山西省扶贫办、山西省商务厅的关心指导下,乐村淘将土豆上行销售从岚县、静乐联动扩大到毗邻区域并且也具有马铃薯产业优势的和顺、娄烦、右玉,公司在上述区域推广网销做法,助力土豆上行,进一步发挥规模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形成吕梁片区土豆上行潮,将区域土豆品牌打响,并与精准扶贫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一品带动多片区的电商精准扶贫经济效果。
(二)确立三优先,增收看得见乐村淘在土豆上行活动当中,由县级管理中心负责落实实施三优先战略,即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劳务、优先收购上行贫困户的马铃薯、优先开展马铃薯农技精准扶贫培训。
其中优先直采贫困户农产品,增收效果显著。
截止2016年8月25日,仅在静乐县区域,乐村淘就已帮助老百姓实现销售土豆300余万元。
2016年10月17日是国际扶贫日,活动当天静乐乐村淘共收购西马坊村12户建档立卡户的土豆近80000斤,每斤收购价高于市场收购价0.1元,按照每斤增收0.1元计算,户均增收660多元。
(三)授人以渔,形成长效在山药蛋走出大山的同时,乐村淘还积极与山西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扶贫办科教站等部门沟通协调,组织马铃薯农业技术专家赶赴田间地头,组织了电商扶贫的专项培训,授人以渔,让广大贫困农户在收获当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会如何选种、培育、收藏、加工,甚至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山药蛋还能通过上网卖到更远的地方,土疙瘩变成了金蛋蛋。
乐村淘还针对当地县管、体验店合伙人展开培训。
一方面,对马铃薯的种植、加工、包装展开培训,提高产品上行量;另一方面,培训县管营销、策划、造势能力,打造区域品牌,从做法上形成了农产品上行网货化、品牌化、可持续的生态效应。
(四)互联网助力山药蛋-1017,乐村淘在行动静乐静乐县王村乡后板岔村最大的贫困户,叫巩存奴,今年已经68岁高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是五保户,独自生活多年,务农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平时靠政府的补给勉强维持生活。
老汉今年种了1亩土豆,乐村淘在扶贫日就地收购老人收获的土豆900斤,留1000斤自食,直接创收450元。
乐村淘静乐县级管理中心负责人在收购过程中,看到老人的生活现状还在原收购价的基础上多结算100元,给予了助困救济,点点滴滴的汇聚形成了乐村淘电商扶贫的涓涓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