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商学院姓名亓义强班级 2012级8班科目政治经济学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充满趣味的书,书中并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
相反,作者美国教授罗伯特将生活中的一些很普通的事物与经济学的原理相联系,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生动活泼地向读者阐述其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读后让人感觉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可以说整部书就是个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罗伯特教授用经济学的眼光加以分析,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根据这些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让我轻松地掌握它,并且体验到经济学的美妙之处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反而让我们感觉其实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
正如同弗兰克教授所说,其实经济学的基础并不那么高深晦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惊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一个经济学视角中的社会,仿佛灰色高墙后面是一片烂漫的春野。
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可爱的小点心,只要能够人们引发更深的思考,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那么这便是研究与前进的目的。
是的,经济学也可以是优雅的、睿智的、快乐的,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这一点。
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而不是他人的煽动,这是经济学中最宝贵的冷静。
读完这本书,我同时也有一点启发:其一,主题与角度很重要。
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的案例,确定书籍的范围。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得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却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书中用极为简洁生动的例子来向我们揭示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不经意间略过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
金?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
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人生因此充满乐趣。
这本书别出心裁,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基础的经济学概念。
《日常经济学》的作者罗斯吉廷斯说,“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
”而本书的作者和他的学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以经济学原理解释身边许多看似无心,实则“饱含深意”的小现象,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
有时看完一个小例子,就会自己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不由得偷着乐,原来商家在搞这种小伎俩啊。
除了让我们感觉到奇怪与神秘的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之外书中还讲了当心理学遇上经济学。
这其实说的是行为经济学,即把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中。
经济理论是客观的,自然是理性的,然而,运用经济学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人类本身,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理上的感性认识的影响。
所以在做决定时,人们有时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还有些时候,它们会从正确的信息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固有认识,或者先入为主接收到得错误信息,都会造成结论和决定上的错误。
这是需要我们克制和规避的。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心理亦如是。
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或是擅于投其所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要想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从理论上说,先进奖励胜过同等价值的其他奖品。
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
的奖励,这正是源于人类微妙的心理与动机。
所以,只要细致分析,抓住了人类的真正心理和动机,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
弗兰克教授独特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新奇有趣。
虽然整本书都是平常普通的语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然而读完之后,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在趣味盎然、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我获得了对经济学原理的初步了解,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智慧。
它让我学会了用经济学的方式和角度来更深入地思考身边的事,从而生活得更加理性。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经济学,这也正是本书作者弗兰克教授所说的“博物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教会我们从身边事物开始研究,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身边的事情,成效是双向的,既让我们掌握了经济理论,又让我们掌握了生活规律,可谓一举两得。
同样,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问题的表明现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
弗兰克教授高举“机会成本”及“成本效益”两个标准旗帜去判断复杂的经济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这两个标准触及了经济学的精髓。
同样的,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他的这种做法。
可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生活常见问题的经济全书。
它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从书中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找到经济学的影子。
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
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日常经济学》的作者罗斯?吉廷斯说,“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
”而上述的这些书不同,它们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人的欲望、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渺小如蝼蚁。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
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
”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
“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
总的来说,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书中本书谈不上是有深度的,但它所引领的对知识的一种趣味掌握确实很重要,这部书不仅能为你提供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同样也能为你打开一种全新的眼界,让你对身边的现象有一种理性的经济学思考,这时,身边的现象不是一晃而散的浮云,更是你的教材,也是你一种趣味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