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本卷得分:130分建议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xūn ( )陶下,浊俗可以变为 A (清雅/高贵),shē( )华可以变为淡bó(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jī( )可以变为平和。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 B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 )陶②( )华③淡( ) ④偏(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分)A. (洁雅/高贵)B.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0分)3. 名著阅读。
(5分)所以这奶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可以保藏的食品,因为这奶可以制成咸黄油或奶酪,在我们日常食品中是很好吃的一种。
自这一天起,我心中很不安地看出他.对于尼摩船长的态度愈来愈坏了,我决心要密切的注视加拿大人的行动。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对尼摩船长的态度愈来愈坏了?(3分)________(2)下列有关《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
其中“神奇的鹦鹉螺号”“奇幻的海底美景”“险象环生的海底环境”“出人意料的海上经历”等元素,深深吸引着读者。
B.《海底两万里》中船长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的原因是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同伴们可以在那里很安静地长眠,不会受到鲨鱼以及人的侵扰。
C.《骆驼祥子》中曹先生的言论引起侦探特务的注意,他准备远走避难。
他让祥子回家送信,结果,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再次破产了。
D.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后,骑着顺手牵出的骆驼一路快跑。
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人和车厂。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5分)“全民K歌”是社交类型的K歌APP,属腾讯系产品,侧重社群运营。
比如可以用微信和QQ登陆“全民K歌”,直接导入好友,此外还有官方的家族,线上K歌房等。
说到底,“全民K歌”打的还是社交牌。
而“唱吧”是打造生态链,在线上运营线上商城,线下经营KTV。
而且“唱吧”更注重唱歌本身,曲库比较丰富,音质也相对较好,不少媒体都曾报道“唱吧”的打分比全民K歌科学性更高。
(摘自互联网) (1)根据上面的文字,给“全民K歌”下一个定义。
(2分)(2)张晓很喜爱唱歌,她想利用暑假提高一下自己的唱歌水平,你认为“全民K歌”和“唱吧”哪一个更适合她?为什么?(3分)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7题。
(7分)答张十一功曹【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
③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④踯躅(zhí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
⑤斗,同“陡”。
5.“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2分)6.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2分)7.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3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7-11题。
(13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照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③,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④,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
众皆服其机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濉阳,今河南商丘县。
汴,汴河。
②侯叔献,宋朝人,擅长治水。
③涸,水干。
④徐塞古城所决:慢慢地堵塞通向古城的河堤决口。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B.遂.反溯流逆上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肃遂.拜蒙母(《孙权劝学》)C.内外之.水D.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何陋之.有(《陋室铭》) 著我旧时.裳(《木兰诗》)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众皆服其机敏。
10.【甲】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4分)11.侯叔献采用了哪些方法治理汴堤?请分点概括。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
(8分)从脸谱说起叶秀山①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②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③“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④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⑤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
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
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
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
再往深里说。
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⑥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 12.文中的“谱”有哪些丰富的含义?(3分)13.文中第④段作者为何要介绍生活中的“菜谱”?(3分)1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6分)棉花的味道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藏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
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
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
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
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绐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技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茏,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
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
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著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
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
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子里安静地望着天上。
明月皎洁,一朵一朵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
”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