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战略管理与风险控制 (11)

公司战略管理与风险控制 (11)

第二章战略分析
【知识点4】波特的五力模型
(二)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1.品替代有两类:
直接替代品某一种产品直接取代另一种产品。

间接替代品由能起到相同作用的产品非直接地取代另外一些产品。

2.直接产品替代与间接产品替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时很难界定。

3.老产品与新产品之间鹿死谁手,关键看谁的性价比高!老产品往往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要想自保就要从降低成本与价格入手。

4.老产品与新的替代品有可能长期共存。

(三)供应者、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1.种竞争力模型的水平方向是对产业价值链的描述。

它反映的是产品(或服务)从获取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的分配和销售过程,描述的是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过的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

2.为产业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双重身份,对其上游单位,他是购买者,对其下游单位,他是供应者。

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的主要内容围绕价值增值的两个方面——功能与成本。

3.价还价的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因此,对购买者来说,希望购买到产品物美而价廉;而对供应者来说,则希望提供的产品质次而价高。

4.应商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大小,取决于如下因素:
(1)买方(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卖方(供应商)集中度高、业务量大,则议价能力强;交易对手(采购商)——核心企业则议价能力弱,受负面影响大。

反之亦然。

(2)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具有差异化产品或拥有专用性程度强的资产的交易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较强议价能力。

(3)纵向一体化程度。

具有较强实施纵向一体化能力的交易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具有较强议价能力。

(4)信息掌握的程度。

交易一方信息掌握程度越充分,相对于另一方,议价能力就强。

(5)劳动力也是供应者的一部分。

(团结就是力量!)单个劳动者以某种形式的集合可增加议价能力。

(四)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影响产业内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包括:
1.业内有众多的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2.业发展缓慢。

3.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4.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5.业内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三、对付五种竞争力的战略
四、五力模型的局限性
(一)该分析模型基本上是静态的。

(二)该模型能够确定行业盈利能力,但不适用于非营利机构。

(三)该模型基于这样假设:即一旦进行了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制定企业战略来处理分析结果,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四)该模型假设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包括所有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信息,但该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制定战略时掌握整个行业的信息可能性不大。

(五)该模型低估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或分销商、合资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减轻相互之间威胁的可能性。

(六)该模型对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考虑不够全面。

1.波特研究基础上,根据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特点,提出了第六个要素,即互动互补作用力,丰富了五力模型。

2.何一个产业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互动(指互相配合一起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业务。

3.动互补作用力的具体体现为:
(1)互补品。

(2)捆绑式经营。

(3)交叉补贴销售。

五、与波特其他理论的逻辑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