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水环境治理行业概述 41、行业概况 4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5(1)上游行业 5(2)下游行业 5二、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法律法规 61、行业主管部门62、行业法律法规83、行业政策影响8三、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91、行业发展历程92、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10 (1)周期性10(2)季节性10(3)区域性103、行业规模10(1)我国生态水体现状10(2)水环境治理业总体发展现状134、行业发展趋势14(1)国家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行业,环保投入将不断加大14 (2)水环境治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成熟15四、行业壁垒171、技术壁垒172、工程经验壁垒173、资金壁垒18五、行业竞争程度18六、行业主要企业191、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2、本洲(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193、浙江天韵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4、宁波清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5、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1一、水环境治理行业概述1、行业概况现阶段我国水污染处理行业包含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水环境污染治理三大方面内容。
水环境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峻,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均保持不断增长,与之相对应,产生了大量的污水排放,不达标的污水排放使得水环境进一步污染。
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也是湖泊水环境受到污染的一个原因,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而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
因此,水体在缺氧状态下,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有机恶臭物质,并导致水体物质循环失衡,最终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库”,对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水环境治理是指对水体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水体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水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水体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水环境治理应遵循自然规律,以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的氧传输链为切入点,增加水体含氧量,建立或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同时优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转化及转移,以强化水体的生物自净能力。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上游行业水环境治理行业的上游企业主要为水生植物种苗、搅拌机、曝气机、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供应商等。
(2)下游行业水环境治理行业的下游主要为各级政府、市政公司。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标准的提升,各地政府对辖区内河道、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污水处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水环境治理行业的需求直接与我国针对水处理的政策、投入等方面相关。
“十一五”时期,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14 万亿元,相对“十五”期间的投资增速为6668%,“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4 万亿元,年均环保投资为6,800 亿元左右,投入总量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43%。
环保部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 万亿元,在环保产业“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需求34 万亿中约占1/3。
我国对污水治理投资的显著提升将直接拉动行业市场需求,从业企业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政府对水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治理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持续强化,水环境治理行业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二、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法律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水污染治理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环保部,主要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同时,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各级政府部门对水污染治理业务的开展、经营资质等方面进行管理。
此外,水污染治理企业也受到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管理。
环保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等。
水利部负责拟定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组织起草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统一管理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节约用水等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全国城市和村镇建设;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等工作。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主要职责为:制定环境保护产业行业的《行规行约》;积极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建立环境保护产业信息网络,开展咨询服务,向会员提供技术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下设水污染治理委员会,专门针对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治理问题展开相应的行业组织工作。
2、行业法律法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3、行业政策影响随着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日益重视,国家和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主要的有: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节水、减排具体目标的明确和进一步落实,国家将继续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的环保产业法律制度体系并强化实施,这将对规范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发展环保技术服务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1、行业发展历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水体环境的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推进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大。
“九五”计划以来,国家对污染最严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实施重点治理,污水处理投资增长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3 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花江和太湖的流域综合规划,2015 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水环境综合整治。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上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行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但相比发达国家,现有治理水平还较低,水环境处理的速度还滞后于污染的速度,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任务任重道远。
2、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1)周期性本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水体受污染程度及国家对水治理工程的重视程度有关,行业发展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会有所调整,该类调整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各项环保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水环境治理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2)季节性本行业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关,行业工程施工项目则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
(3)区域性本行业销售具有区域性,与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分布的区域高度重叠,本行业的区域性也与水体环境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其环保力度投入较大。
3、行业规模(1)我国生态水体现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城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I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城及游泳区;IV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I 类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
II 类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
III 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
III 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根据《201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数据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28%,同比上升10 个百分点;Ⅱ类占369%,同比下降08 个百分点;Ⅲ类占315%,同比下降07 个百分点;Ⅳ类占150%,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Ⅴ类占48%,劣Ⅴ类占90%,同比均持平。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其中,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44%,同比上升25 个百分点;Ⅱ类占510%,同比上升04 个百分点;Ⅲ类占327%,同比下降42 个百分点;Ⅳ类占69%,同比上升06 个百分点;Ⅴ类占19%,同比上升07 个百分点;劣Ⅴ类占31%,同比持平。
与上年相比,长江流域水质无明显变化。
对于湖泊(水库)水质状况,2014 年,全国62 个重点湖泊(水库)中,7个湖泊(水库)水质为Ⅰ类,11 个为Ⅱ类,20 个为Ⅲ类,15 个为Ⅳ类,4 个为Ⅴ类,5 个为劣Ⅴ类。
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同比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图:2014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2)水环境治理业总体发展现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34 万亿元,环保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 万亿元,污水治理投入占环保投资的比重约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