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
一、秦灭六国
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
3.人物:
4.顺序:秦先后攻灭、、、、、
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
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2. 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
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6.焚书坑儒: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影响: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梳理
一、秦灭六国
条件:
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同步习题: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B.周朝C.商朝D.夏朝
2.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5.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
6.右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7.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述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9.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221年10.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11.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
12.“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 .商朝C.西周D.秦朝
1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皇帝
14.2019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用的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楷书
15.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
16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
1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
18.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厂卫制
二、非选择题
19.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
材料一: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1)“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定国建制】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加强统一】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1-9:ACABD DBAB 9-18 C C D D B C A B B
19.(1)秦始皇。

统一全国。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