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母系氏族: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

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

此外,去打猎,捕鱼。

已经开始有彩陶了。

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

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三、古史传说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第二章、夏商西周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始霸: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利用周王“尊王攘夷”,在诸侯中威望大增。

最早的霸主。

晋文公:城濮之战: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北进锋芒,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

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

楚军北上受打击。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勾践:卧薪尝胆和谋臣范蠡使用美人计,勾践灭吴成为霸主。

秦孝公:非霸主,启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奖励耕战,废除特权;(触及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现在的县市行政区划最早来源于此)等[使秦国日益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合纵连横:战国后期变为: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为连横。

战国七雄: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打败赵括。

从此其他国家再也没有能力和秦抗衡。

(赵括纸上谈兵典故的由来)二、春秋战国的农业初税亩:鲁宣公推行。

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产量的四分之一。

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

三、春秋战国文化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在教育上创办私学,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注重因材施教等。

他的言论被整理在了《论语》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2、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见课本48页)的局面。

这是我国古代思想空前解放的一段时期。

公孙龙:白马非马《春秋》最早的编年史《甘石星经》:。

孟子,儒家代表,主张仁政,行善论荀子,儒家代表,性恶论,主张节俭墨子,墨家代表第四章、秦汉一、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是:政治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此思想来源于法家思想)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出现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在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在思想上,焚书坑儒。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战乱的局面,使人民生活安定,使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

A.中央集权的形成1.皇帝制: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改名号及有关用语,任免官吏,废除谥号,五德始终说;2.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秦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互不统属。

B.秦朝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

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2.统一货币、度量衡与车轨。

C.秦朝文化政策、经略边疆焚书坑儒整理文字,制定小篆。

发明隶书。

开凿灵渠。

派蒙恬夺回“河南地”,重设九原郡。

铸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后期有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之争(206-202bc)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秦军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刘邦在垓下之战击溃项羽,项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自刎而死。

西汉初期,文景两地实行“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使得汉朝的经济迅速强大。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同姓王叛乱,导火线是景帝和晁错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诸侯王。

154bc,七国以“诸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叛乱。

周亚夫破叛军。

刘濞逃亡东越被杀,其余六王自杀,七国被废除。

景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免除诸侯王行政权,削减王国官吏。

三、汉武帝的统治A.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促进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在经济上,盐铁专营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兴修水利;在思想文化上,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在军事上,派卫青和霍去病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攻击。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通西域:影响: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

作用: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察举制:董仲舒提出察举制,建议列侯、二千石郡守每年从地主阶级中推举茂才、孝廉各一人。

《推恩令》: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定名号。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五铢钱: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盈利造成的货币紊乱问题,武帝决定从统一货币种类、统一货币发行权入手。

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质量高,成唯一合法货币。

四、两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昭宣中兴:昭帝和宣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武帝晚年政策,减少徭役和赋税;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假民公田”,将国有土地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

王莽改制:8年,王莽代汉称帝。

1.王田、奴婢政策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度,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占田超过一井者,分其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即一夫一妇授田百亩;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为“私属”,即家众、家丁。

2.五均六筦五均: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

长安分东、西市,各市有长,令、长皆兼“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钱府丞。

任务是管理物价,收工商业税。

赊贷: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丧葬、祭祀、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钱府丞贷款,丧葬三个月归还,祭祀十天归还,无利息工商贷款每年交1/10利息。

六筦: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五均、赊贷六事。

3.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由附会周景王铸大钱引起的,铸刀币作为大钱。

后第二次改革,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造28种货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钱货六品、布货十品。

钱和布为同一物,即铜制,所以总称“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统一度量衡王莽铜斛5.更易名号附会西周官制,在中央设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大尹等,县令、长称宰。

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及首领称号,如改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

五、东汉的政治25,刘秀称帝。

都洛阳。

退功臣进文吏:封侯褒扬;奉朝请,不任吏职;征召天下俊贤。

光武中兴:释放官私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有时发救济粮;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打击贪污。

黄巾起义:张角提出“苍天已死……”口号。

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决定提前在二月起义。

起义军以黄巾包头黄巾军最后失败。

特点:1.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2.利用宗教。

八、秦汉民族关系33bc,昭君出塞。

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窦固、耿忠击败呼衍王,置宜乐都尉。

次年重置西域都护,切断北匈奴和西域的联系。

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耿秉得南匈奴之助打败北匈奴。

西域: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了工艺包括葱岭以西。

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布36小国,大部分在天山南部。

前2世纪初,冒顿单于政府西域,设僮仆都尉。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建元三年(138bc),为了联合大月氏;第二次是元狩四年(119bc),为了联合乌孙。

西域都护:宣帝神爵二年(60bc),汉又控制西域北道,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自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成为西汉疆域。

归西域都护统辖。

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有两条道路:1.出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