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doc

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doc

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进一步提高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对项目重大风险源的监督管理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安全生产 ,结合项目实际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关于开展重大风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重大风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2013版)》 ,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 ,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该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具体日常工作由安全科负责组织实施 ,按照有关标准对重大风险源有组织的开展普查辩识、隐患治理、监测监控 ,并制定好应急救援预案。

职责划分:组长:全面负责重大风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重大风险源的辨识和安全管理工作。

成员:负责监督检查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工作目标1、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 ,对重大风险源进行辨识分级 ,确定重点监控对象;2、对重大风险源及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 ,督促整改;3、为项目部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手段。

四、工作职责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重大风险源的安全管理全面负责。

2、制定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方案 ,定期对重大风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对重大风险源应逐一登记建档管理。

3、保证重大风险源安全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4、每年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使其熟悉重大风险源控制管理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应在重大风险源作业场所设置标牌和图示 ,对作业场所的平面布局以及安全责任、操作规范、作业危险性、应急措施等事项进行告知;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设备和装置 ,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 ,并做好相关记录。

5、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经费使用、隐患报告等制度 ,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 ,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

6、对于一般事故隐患 ,由施工队负责人或者班组长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及整改计划。

7、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 ,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 ,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 ,设置警戒标志 ,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装置、设施、设备 ,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 ,防止事故发生。

8、每年12月底一周内对本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为下一年度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9、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 ,每年应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对于重大风险源应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重大风险源分类及危害本项目重大风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风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风险源两类。

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机、料、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 ,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 ,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1、施工现场重大风险源1.1、存在于人的重大风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安全意识不强、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

1.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风险源1.2.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塔吊、汽车吊、拌和楼、软基处理、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 ,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1.2.2、施工高度大2m 的作业面(包括脚手架作业平台 ,临边作业) ,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物未及时清理、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1.2.3、焊接、金属切割、钻孔、起重吊装、移动模架等施工 ,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 ,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1.2.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1.2.5、砼运输车、装载机、汽车泵、汽车吊、挖机、土方运输车等车辆在场内运行速度过快 ,现场限速、限载标志不足、设置位置不恰当、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车辆伤害等意外。

1.2.6、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布设存在电缆线随地拖拉 ,未采用三相五线制、没有接地 ,私拉乱接 ,电箱位置未按方案布设 ,电箱不满足防雨防尘要求 ,电箱旁没有配置有效的消防设施等原因 ,造成人员触电、火灾 ,线路短路等意外;1.2.7、未按规范使用氧气、乙炔 ,包括氧气、乙炔瓶安全距离不足、氧气、乙炔瓶与明火位置不足、在雷雨天气进行露天焊割作业、乙炔瓶倒卧使用、气瓶未分类存放等原因 ,造成火灾、爆炸等意外。

1.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风险源1.3.1、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灌注桩、PHC管桩)、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1.3.2、深基坑的施工 ,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 ,坍塌 ,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 ,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

深基坑开挖的施工降水 ,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1.3.3、项目部驻地 ,职工生活区、施工现场在高压线下 ,塔吊机械、汽车吊运时距离高压线过近导致触电意外;大风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 ,导致塔吊、移动模架、脚手架发生倾斜、倒塌等意外。

1.3.4、夏季施工 ,因作业时间过长、未采取合理的防暑降温措施而导致中暑意外;冬季施工未采取合适防寒保暖措施而引起冻伤意外。

2、临建设施重大风险源2.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 ,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 ,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 ,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2.2、临时简易工棚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 ,未配置足量的消防器材易发生火灾意外;2.3、电线私拉乱接 ,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 ,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2.4、临建设施搭设、拆除时发生坍塌 ,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3、重大风险源的主要危害重大风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短路、中毒窒息、火灾、灼伤、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六、重大风险源整治措施1、建立重大风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

加强现场巡视 ,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风险源进行辨识 ,并进行登记 ,掌握重大风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经常性地公示重大风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

重大风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风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 ,要严禁“三违” ,加强教育 ,搞好传、帮、带 ,加强现场巡视 ,严格检查处罚;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 ,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 ,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 ,降低施工安全风险;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5、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风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 ,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遇到情况不慌不乱 ,从容应对;6、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确保安全投入 ,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6.1、编制重大风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6.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巡检 ,专职专职安全员每天一次。

6.3、设置重大风险源监控、监测设施 ,全方位监控风险源。

6.4、对重大风险源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等应急物资。

6.5、重大风险源现场必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须知牌。

6.6、重大危险现场的安全通道必须保持通畅。

6.7、在重大风险源设立良好的防雷接地装置和防洪排水设施。

6.8、对重大风险源要经常保持现场的整洁、清洁、文明。

七、工作要求1、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 ,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协调和指导项目部重大风险源的监督管理 ,同时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配备 ,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重大风险源的监管监测预警工作不仅可以为项目部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也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重大风险源实施有效监控体系 ,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项目部应当在重大风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加强重大风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4、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风险源 ,必须立即整改。

对不能立即整改的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并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分公司以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