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

北京铁路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安全风险管理就是结合铁路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

各单位、各部门要坚决落实“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狠抓安全基础建设,确保安全生产稳定。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铁路安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全员、全过程安全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铁路企业保证运输安全的必要条件,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实践。

我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全面落实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制度,在对既有安全管理方式的总结和深化的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科学手段和方法,突出过程管理的思路,促进现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学。

根据铁道部《关于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特制定《北京铁路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安全风险识别研判1.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程序⑴识别研判安全风险及原因。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和现场职工广泛参与,围绕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等要素,突出高铁、客车和危及职工、旅客生命安全的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等重点,结合行车设备、作业环境、事故故障、监测检测、维修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等信息,采取集思广益、定量定性分析、专家研讨等方法,归纳、总结、预判生产过程中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与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不相一致的问题和隐患,以及产生的原因。

⑵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

从应用先进技术装备、优化生产组织、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设备质量、加强过程管理和强化人员培训等方面,按照设备质量标准和职工作业标准,分系统、分层次周密制定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标本兼治,有效化解和降低风险。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要遵循一定的优先顺序,优先采取危险消除和预防措施,继而采取后果控制和应急措施,并注重临时控制和长期控制相结合,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⑶确定风险控制的责任部门或管理岗位、作业岗位。

按照“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明晰每个部门每个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实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中的责任,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实到各个管理岗位,做到明责、尽责、落责,实现对关键作业、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

2.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基本方法⑴定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排查。

2012年6月底以前集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活动。

由路局各业务处、站段和车间分别分专业、分层次排查识别安全风险。

分层形成《××系统(站段、车间)安全风险识别研判控制表》(附表)。

路局业务处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重点:一是本系统可能造成影响路局安全管理目标的安全风险;二是业务处在安全管理、专业管理、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缺失的安全风险;三是惯性事故和多发行车设备故障的安全风险;四是施工、非正常作业、天气不良、设备质量等重点项目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安全风险。

运输站段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重点:一是可能造成铁路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及其以上事故的安全风险;二是站段在安全管理、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缺失的安全风险;三是违反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的安全风险;四是职场环境、设备质量缺陷等安全隐患;五是施工、非正常作业和天气不良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

车间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重点:一是可能造成事故苗子的安全风险;二是违反作业纪律和劳动纪律的安全风险;三是关键设备、关键人员、关键作业、薄弱环节等安全风险。

⑵落实基本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风险识别研判。

一是安全分析例会、专题会议等基本会议制度;二是领导干部全过程带班评价、干部全过程盯控等调研诊断制度;三是干部量化检查、全过程盯控等现场检查制度;四是班前预想、出勤达示、问题通报等风险预警制度。

⑶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进行安全风险识别。

一是不同阶段各层级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检查活动;二是针对危及运输安全的突出问题,路局确定的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是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惯性违章、多发故障和安全薄弱环节等隐患,采取阶段性措施进行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四是路内、局内发生典型事故后,为吸取事故教训开展的专项检查活动。

⑷根据运输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识别研判安全风险。

根据季节更替、新线开通、工程改造、设备更新、气候变化等内外部条件变化和运输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完善控制措施,实现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动态管理,风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⑸对问题库反映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研判。

加强安全生产问题库管理,实行分层管理、逐级负责、动态监督、闭环控制,保证入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⑹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和预警的时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局域网办公系统、移动通信等物防技防手段,提高非正常情况警示、恶劣天气预报、设备检测监测预警时效。

⑺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原有的安全关键项点和标准重新进行识别研判。

由安监室牵头,各业务处负责,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中“安全关键项点”、“动态安全关键项点”、“日必查安全关键项点”、“事故苗子分类标准”和“安全监察通知书发放标准”等进行重新识别、整合、完善。

3月底前重新发布。

⑻全面落实77条《旅客列车安全关键控制措施》,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识别研判旅客列车安全存在的安全风险,落实控制措施,确保旅客列车安全风险全面受控。

⑼全面落实营业线施工安全“60必须、60不准”红线管理制度,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识别研判本单位施工安全存在的安全风险,落实控制措施,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全面受控。

3.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信息采集和预警管理丰富安全风险识别研判信息渠道,提升风险识别研判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及时采集运输生产信息,实现安全风险预警管理。

⑴作业安全风险提示预警。

针对当日、当前作业项目、职场环境、天气情况等,将已经识别研判的安全风险,分别在点名会、出勤会、电话会、施工前准备会向职工进行预警提示,强化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实际运用效果。

⑵安全生产信息分析预警。

充分利用安监报1反映的事故、故障和其他安全信息,实时跟踪分析运输生产信息,识别差异化变化,动态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⑶检测监控数据分析预警。

整合各专业的检查监测信息,实现跨专业的数据集成与共享,依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研判和预警。

⑷安管系统分析预警。

提高安管系统运用质量,利用安管系统的数据,分析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⑸物防技防实时预警。

加快安全风险检测监测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检测监控手段,研发建立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发展高速铁路便携移动检测技术,完善高速动车组车载诊断技术,健全大风、雨雪、地震、雷电和异物侵限等防灾监控系统,增强设备检测监测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将风险应对的关口前移到落实标准作业过程中,紧紧盯住落实标准化过程中的差异状态,通过对差异的有效应对和持续改进,来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1.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安全标准化站段、安全标准化车间、安全标准化班组、安全标准化岗位、安全标准化处室、安全标准化调度所”为抓手,全方位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干部按标准管理、职工按标准作业”,消除和减少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标准是:安全风险管理组织领导到位;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科学准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有力;安全风险管理达标考核有效;安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安全风险管理的要点是风险控制措施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落实,车间、班组是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最直接的管理单元,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企管处牵头,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化车间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劳资处牵头,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2012年3月完成。

2.强化职工按标准进行作业以《职工作业指导书》为抓手,引导和规范职工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突出现场安全作业标准、安全风险规避和安全应急处置,精简、细化各岗位作业安全标准,为职工作业标准化提供科学、直观的依据,引导规范职工作业行为。

将安全风险控制项点写入相应作业岗位或工作项目的中,对不易做到的、容易发生问题的项点的控制措施写入作业指导书,强化作业指导,确保安全风险受控。

同时,要根据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结果,及时修订指导书,实行动态化管理。

由各业务处牵头,2012年3月出台《〈职工作业指导书〉修订指导意见》;2012年6月,各单位完成修订工作。

3.强化干部按标准进行管理⑴以《干部安全履责说明书》为载体,围绕各级干部安全管理的履职要点,明确管理岗位安全风险项点和控制措施,完善评价、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细化考核办法,量化安全责任指标,督促干部落实安全风险控制职责。

由人事处和各业务处牵头,2012年3月底前出台《〈干部安全履责说明书〉修订指导意见》,突出干部“安全”管理责任;2012年6月底前,各部门、各单位单位完成修订工作。

⑵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全过程带班评价制度。

领导干部根据本单位(系统)安全关键项点和运输生产过程变化的特点,领导干部带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特定项目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审核、诊断和评价。

作业前审核工作方案、流程和作业指导书;作业中做好安全关键盯控,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作业后进行系统总结和理性分析,反思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关键环节和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健全作业指导书,规范规章、制度和作业办法等管理制度。

⑶全面落实干部全过程检查盯控制度。

各级干部定期参加一班作业全过程,检查每一个作业环节和每名作业人员“两纪一化”执行情况,盯控安全关键环节,目的是验证专业技术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持续改进安全管理,转变干部作风。

⑷全面落实高速铁路、四大干线等主要线路干部添乘检查制度。

高速铁路、四大干线等主要干线,各工务、电务、供电段每天要有干部添乘检查;路局定期组织联合添乘检查。

⑸全面落实干部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全局各单位、各部门的各级干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运输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各级干部特别是安全专职、专业干部,必须完成下现场检查的时间、检查关键作业的次数和发放《安全监察(检查)通知书》的数量的量化规定。

三、安全风险应对处置1.预防和消除安全风险立足于加强作业过程控制,优先采用危险消除和预防措施,通过落实作业标准,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确保作业自控;通过科学划分作业互控单元,明确作业互控责任,确保作业互控;通过干部履职尽责,量化检查,安全关键卡控,确保现场受控,从而有效消除安全风险,不让问题形成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