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大致有六条,它们是:1、国际关系的演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2、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5、科技革命6、现代文学与艺术一、世界格局的变动(政治格局、经济格局)1、政治格局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也更加集中,垄断进一步加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种种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对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P23……英法等国也采取了与美国类似的政策。
而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二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片凋敝。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仍旧是一片凋敝。
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作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不仅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还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战后西欧和日本百废待兴,但他们充分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和日本各国的工业生产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更是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危机也不可避免,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之后,尽管资本主义各国想尽了种种办法努力发展经济,但经济形势再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滞胀”阶段,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但在此期间,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在缓慢地向前发展。
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欧盟和日本经济实力的日益上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与其它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三、社会主义曲折前进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反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苏联积极进行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先是列宁领导人民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1928——1937年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有成绩,也有失误——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正式形成。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P10……当然,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是空前高涨,亚非的民族民主运动更是蓬勃发展。
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成立了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
二战期间,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也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其他各国共产党也在各地同法西斯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二战后,受苏联的影响,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终于超出一国,由一国扩大到多国,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
但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就已经试图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匈牙利一度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捷克斯洛伐克改革,除此之外其他东欧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相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但是,在亚洲,中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对之非常不满,在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活动失败以后,长时期内对苏联采取了孤立、敌视的政策。
苏联对西方国家也更加不信任。
二战前及战争初期,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西方国家非常不满,但为了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实行绥靖政策。
二战中,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联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到一起,结成了战时同盟。
二战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对抗加剧。
此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国际风云的变幻,时紧时松。
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还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政策,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和苏联受挫。
但是,在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
虽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不会消失;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取得了某种优势,但社会主义仍然在曲折中得到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种社会制度将会并存下去,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主要给同学们介绍了十月革命(俄国的革命道路和中国不同:城市到农村),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一战后,随着德意志、奥匈帝国、土耳其等老的帝国的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课本P16地图)。
二战进一步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义势力。
二战后,亚非及世界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普遍兴起,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P65地图、P71地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重点给同学们介绍亚非拉的奋起和动荡的中东地区。
亚非拉的奋起。
亚洲方面,重点是印度的独立,从17世纪开始遭受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开始,印度人民面对厄运一直在反抗,二战后初期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即印巴分治。
非洲方面,同学们只需要掌握几个时间即可——1952年,1956年,1960年和1990年。
拉丁美洲给同学们介绍了古巴的独立(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和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动荡的中东地区。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巴以分治、中东战火频仍的表现及后果、中东动荡的原因(1、大国的争夺(重要根源)2、阿以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土争端(争夺的实质)3、水资源问题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5、石油资源之争)中东的和平进程、中东和平路在何方?(对话而非对抗)以及中东和平进展的关键人物。
在取得了政治独立的同时,各国也积极发展经济,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新加坡、韩国以及中东石油国家等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团结起来,同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尽管世界局势仍然不平静,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在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更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很好地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很少,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1、经济方面:(1) 从14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2)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继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欧洲一些封建国家也先后进行富国强兵、维护统治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各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政治方面:(1) 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反封建斗争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如德意志的农民战争,还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2)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欧洲和亚非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社会或更早的社会阶段。
欧洲的一些封建家的君主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亚洲国家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3、思想文化方面(1) 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