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红色模板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只要我们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忠诚于党,不忘初心, 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长
征
的
意
义
•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
长征的开端---瑞金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 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 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 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 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 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
国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瑞金进
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 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谢谢观看
水、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激战腊
子口,每一壮举都惊天地、泣鬼神,靠的是什么?就 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气神。当前,深化改革到
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要攻坚克难、走
向成功,绝不能没有一股气、一股劲。改革关头勇者 胜。只有像当年红军一样,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才
能趟过深水区,开辟新天地。
过草地
懋功会师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血战湘江 瑞金
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
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 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 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 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 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
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在漫长的
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 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
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点。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
的封锁,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
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 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
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
种仪器均随军携带,导致行军队伍缓 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 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 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 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 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 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 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 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 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愈奋、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的路 上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越是形势复杂、困难压
顶,越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精神、激昂斗志,坚
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具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上 有飞机轰炸,下有围追堵截,红军突破湘江、四渡赤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 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 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
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
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
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胜利的 伟大意义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 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 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 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 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 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long march victory 不能不承认长征是人民对抗不平等,对抗自然的伟大业绩。长征 无疑是一场战略微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 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 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 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 擞的胜利进军。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主张进军到战略要地西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苦不苦, 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这句俗语折 射出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艰难困苦。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 是一部艰苦奋斗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走好新的长征路, 我们应当自觉地传承好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大力弘扬艰苦创 业、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不思进取、为官不为、 贪图享乐安逸的思想,坚决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袭,始终 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转战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追堵截,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目录
3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 新长征路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long march victory
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红军不怕远征难……”何以不怕长征路上的艰难险
阻?用一位红军老战士的话来说,就是“革命理想大 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领导红军在长征中愈挫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根 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决定北上抗日建 立陕甘宁根据地。由于张国涛仗着人多势大,妄想领导 中央,使红四方面军在北上中途掉头南下,因失败不得 不转回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全军减员一半多,给革命 造成重大损失。
大会师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 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 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 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持续两年、 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 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从此揭开新 的篇章。
目录
contents
1
2 3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回顾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目录
1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long march victory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long march victory 一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北去,无疑是正确的,他正确的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
的当前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目录
2
回 顾 长 征 路
Looking back on the long march
大会师 激战腊子口
延安
长 征 路 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 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 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 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
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
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 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 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 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 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 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过了大渡河。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Long March.
胜 利
周 年
纪 念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汇报时间:xx年xx月
汇报人:千库网
概 述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
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 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 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 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 称此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 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