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I-第三章:水的化学处理

水处理I-第三章:水的化学处理

由布朗运动造成的碰撞;
颗粒的碰撞速率:
II、同向絮凝 (Orthokinetic Flocculation)
由水力或机械搅拌产生的流体运动造成的碰撞; 颗粒的碰撞速率:
III、混凝控制指标 用G来判断混合和絮凝的程度; 混合(凝聚)过程: 平均G=500-1000s-1 时间T=10-30s; 絮凝过程: 平均G=10-100s-1; 时间T=10-30 min; 平均GT=104-105 ;
(3)滚筒式中和滤池
§3.3 化学沉淀法(Chemical Sedimentation Methods )
§3.3.1 基本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MmNn的饱和溶液中,
其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令MmNn的溶解度为S(mol/L),
则[Mn+]=mS,[Nm-]=nS 故Ksp=(mS)m(nS)n
连续流中和池
水质水量变化不大,pH要求高时; 间歇式中和池 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无法保证出水pH要求;
§3 2.3 投药中和法;
I. 酸性废水的药剂中和处理
(1)酸性废水中和剂:石灰、石灰石、大理石、白云
石、碳酸钠、苛性钠、氧化镁等。常用者为石灰。
(2)中和反应 H2SO4+Ca(OH)2=CaSO4+2H2O
A113O4(OH)24(H2O)127+
聚合铝中最佳絮凝成分
水中杂质;
◆水中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会减少,混凝效果差; 对策: 1)加高分子助凝剂; 2)加粘土;
水力条件
◆ 搅拌强度 ◆ 搅拌时间
(8)混凝动力学 -------颗粒间的碰撞是混凝的首要条件; I、异向絮凝(Perikinetic Flocculation)
(1)普通中和滤池 A、类型: 平流式
竖流式:升流、降流
B、设计参数
滤料粒径一般为30-50mm;
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m/h;
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
滤床厚度一般为1-1.5m;
C、适用范围:不适应于中和浓度高的酸性废水
(2)升流式膨胀滤池 A、组成部分: 底部进水装置
卵石垫层
滤料层
清水层
◆ 吸附电中和
—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离子、胶粒等来降 低电动电位 ,使胶体脱稳;
◆ 吸附架桥作用
—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
高分子絮凝剂投加后,通常可能出现以下两个现象: ①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 ②但投加过多,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
◆网捕作用
—金属氢氧化物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
病毒(10nm-300nm)蛋白质(1nm-50nm)
腐殖酸
§3 1.1 混凝原理
(1)胶体结构(双电层结构)
A、电位离子层:胶核表面,吸附了一层带同号电
荷的离子; B、反离子层 :电位离子层外吸附了电量与电位离 子层总电量相同,而电性相反的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C、滑动面: 吸附层与扩散层的交界面; D、胶体的电动电位 : 指胶粒与扩散层之间的电位差;
(3)DLVO理论 德加根(Derjaguin)、兰道(Landon) 伏维(Verwey)、奥贝克(Overbeek)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
可由两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和距离来评价 距离 > OA (稳定) 静电斥力占优势 距离 < OA (凝聚)
范德华引力占优势
(4)混凝机理
◆ 压缩双电层(加入电解质进行脱稳) 电解质加入使胶粒带电荷数 压缩双电层 使扩散层厚度降低降低电动电位稳定性 凝聚 凝聚能力离子价数6
人工 合成 有 机 天然
当废水低浊度时,宜先投其他混 凝剂;当废水浊度高时,应先投 加PAM。应尽量采用较低的浓度。
淀粉、动物胶、甲壳素 微生物絮凝剂
电荷密度小且易发生降解而失 去活性。
聚丙烯酰胺简称PAM (Polyacrylamide) PAM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PAM是线状水溶性高分子,其分子量在300-1800万
第三章 污水的化学处理
3.1 化学混凝法
3.2 中和法 3.3 化学沉淀法 3.4 氧化还原法 3.5 电化学法 3.6 消毒
§3 1 化学混凝法(Cogulation)
去除对象:
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污染物质
混凝目的:
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
粘土(50nm-4m) 细菌(0.2m-80m)
(3)中和剂用量
式中: Ga—药剂总消耗量, kg/d; Q—酸性废水量,m3/d; C1—废水含酸浓度,kg/m3; C2—废水中需中和的酸性盐浓度,kg/m3; a1—中和1kg酸所需的碱量,kg/kg; a2—中和1kg酸性盐所需的碱性药剂量,kg/kg; K—不均匀系数;一般为1.05-1.10 α—中和剂的纯度,%
对混凝剂而言,废水处理时(带负电胶体)
(1)普通电解质
只有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
(2)高分子物质
A、阳离子型(带正电荷)聚合电解质,具有电
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功能。
B、非离子型(不带电荷)或阴离子型(带负电
荷)聚合电解质,只能起吸附架桥作用。
II、助凝剂 酸碱类: 调整水的pH值,如石灰、硫酸; 加大矾花的粒度和结实性: 如活化硅酸、骨胶等; 氧化剂类: 破坏干扰混凝的物质(有机物); 如投加Cl2和O3等;
(2)胶体的稳定性 A 定义: 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B 分类:
动力学稳定性:
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
——粒子越小,动力学稳定性越强;
聚集稳定性: 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静电作用和水化膜的作用阻碍胶体粒子的聚合,
—胶体的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 —胶体的电动电位越高,胶体的稳定性越高;
沉淀形成的条件:
◆ [Mn+]m[Nm-]n<Ksp: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
◆ [Mn+]m[Nm-]n=Ksp:
溶液为饱和溶液,无沉淀产生,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Cationic Polyacrylamide)
+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Anionic Polyacrylamide)
-+
淀粉类 ——土豆、玉米、小麦具有高含量淀粉
——直链淀粉的絮凝性能高于支链淀粉
甲壳质(壳聚糖-CHITOSAN)
——从虾壳和蟹壳中提取;
§3.1.2 混凝工艺一般流程
混凝剂 配制 定量投加
原水
混合
反应
固液分离 处 理 水
泥渣
混凝工艺流程
§3.1.3 化学混凝的设备 I、投配设备 (1)溶解池: A、作用:完成混凝剂的溶解 B、搅拌装置: 机械搅拌 压缩空气搅拌: 水泵搅拌: (2)溶液池:用于贮备已溶解好的混凝剂溶液
(5)混凝过程:凝聚和絮凝(Co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凝聚: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10m)的过程; 特点:剧烈搅拌,瞬间完成; 絮凝: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
的絮体(0.6-1.2mm)的过程。
特点:需要一定时间,搅拌从强到弱;
(6)混凝剂和助凝剂 I、混凝剂 基本要求: 混凝效果好; 对人体健康无害; 使用方便; 货源充足,价格低廉;
电动电位 胶体脱稳 凝聚
E、总电位:
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与溶液主体之间电位差;
F、胶体粒子的结构式

Fe(OH)3 胶体分散系胶团结构 :
K+
AgNO3 + KI →AgI + KNO3 KI过量
K+
(AgI)m
胶团
胶粒
胶核
[(AgI)m nI-,(n-x)K+]x- xK+
吸附层 扩散层
分类:无机、有机、微生物类
铝系
无) 聚合硫酸铝(PAS) 三氯化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聚合硫酸铁 (PFS) 聚合氯化铁 (PFC)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
简单无机铝盐:絮粒较轻而疏松、 适宜pH:5.5-8、投加量大; 聚合铝:絮凝体形成快、比重大、 沉降性好、投药量低; 简单无机铁盐:絮粒在水中沉淀 速度快、适宜pH:5-11、但腐蚀 性强,处理后的水带色; 聚合铁:用量小、絮凝体沉降性 能好、处理后水中铁残留量低、 腐蚀性较小;
§3 2.2 酸碱污水相互中和; (1)酸性或碱性废水需要量 aQ1C1=bQ2C2 式中 Q1—酸性废水流量,L/h; C1—酸性废水酸的摩尔浓度,mol/L; Q2—碱性废水流量,L/h; C2—碱性废水碱的摩尔浓度,mol/L。 a,b—分别碱和酸的反应系数;
(2)中和设备 中和设备可根据酸碱废水排放规律及水质变化来确定。 集水井(或管道、混合槽) 水质水量变化较小,pH要求较宽;
2NH4OH +H2SO4
2NaOH+CO2+H2O
(NH4)2SO4+2H2O
Na2CO3+2H2O
2NaOH+SO2+H2O
Na2SO3+2H2O
§3.2.4 过滤中和法 I、定义:酸性废水流过碱性虑料时与滤料进行中和反应 的方法为过滤中和法。 II、适用对象:用于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III、滤料: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 IV、类型: 普通中和滤池、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 滚筒中和滤池。
(4)药剂中和处理工艺流程
中和剂 混合反应池
污泥
机械脱水或污 泥赶干化场
废水
沉淀池
出水
图3-10 药剂中和处理工艺流程
(5)主要装置 A、投药装置
B 、混合反应装置
相关主题